蘋論:加息目的不在宏觀調控 - 何洋

蘋論:加息目的不在宏觀調控 - 何洋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有句名言「Inflationiseverywhereamonetaryphenomenon」(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言下之意是指通脹的產生,主要是貨幣持續地高速增長所致。
數據顯示,中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正拾級而下,與去年同期比較,本年首3季的增速分別為19.1%、16.2%和13.9%。換言之,從貨幣供應增長的角度來看,通脹的壓力正在紓緩。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中國自去年起實施以壓抑經濟過熱,從而防止通脹重臨的宏觀調控政策,至少在遏止通脹上已初見成效。前一陣子有關中國究竟是總體過熱還是局部過熱的爭議到這時應告一段落,因為沒有持續的貨幣供應作為基礎,任何經濟過熱都只能是局部的。
經濟局部過熱的成因,又與地方官員的考核制度引起的投資衝動密切相關。早前備受注目的江蘇鐵本事件就是這一現象的最佳體現,可見過熱更多地是由政府行為所導致,而不是市場活動的結果。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到,人民銀行從昨天起開始提高存貸利率的深層目的,應該不在進一步加強宏調的力度,原因是加息對於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影響輕微,而要杜絕這現象,就須從轉換政府職能和限制政府權力入手。
離世貿承諾下外資銀行大舉進入的日子不遠,國內金融機構的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我們認為應把是次加息視作深化銀行改革的一步棋來看,着眼點應放在擴大了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而不是利率水平上。因為浮動區間的調整和擴大,正代表着金融機構的自主決定資金價格的能力將被進一步加強和提升,令金融機構進一步向完全市場化的營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