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TheEconomist)以美國大選作為封面故事,可它的標題"Theincompetentortheincoherent"(選無能者還是搖擺不定者)恐怕令兩邊陣營的人都非常不高興。根據《經濟學人》的說法,喬治布殊在反恐戰爭、對伊拉克戰爭以至處理其他國際問題上都未能顯示足夠的領導能力,甚至不肯承認錯誤及為錯誤負責;另一方面,克里在伊拉克戰爭及一些國際問題上的立場經常搖擺不定,教人難以捉摸,難有信心。正是因為這兩位候選人在《經濟學人》眼中都有重大紕漏,它才把今次美國大選描述為"Theincompetentortheincoherent"。
而在兩害取其輕的考慮下,《經濟學人》最終認為克里這個搖擺不定的候選人較值得支持,因為《經濟學人》認為美國及美國政府的政策需要改變,而克里將比喬治布殊更能領導有關的轉變。
雖然傳媒或輿論是否支持個別候選人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不大,但《經濟學人》雜誌是少數堅定支持布殊政府出兵伊拉克的國際重要傳媒,現在連它也背棄喬治布殊,改為支持克里成為下任總統。這樣的取態,實在很值得布殊政府高層反省、實在很值得下任白宮主人深思。
事實上《經濟學人》對布殊政府的批評確實是有根有據的。例如在伊拉克監獄虐待戰俘及囚犯醜聞上,布殊總統不但沒有追究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的責任、不但沒有認真追究事件的根源及來龍去脈,反而把事件視為少數基層士兵的紀律問題。像這種不肯為失誤負責、縱容犯錯官員的做法,怎能不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心、怎能不削弱美國政府的公信力呢?
至於對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上,《經濟學人》雖然仍舊相信出兵的行動沒有錯,但卻認為布殊政府在整場戰爭特別是戰爭善後的處理上甚為差劣,包括沒有派遣足夠軍力維持伊拉克的戰後秩序、包括低估伊拉克內部的反對力量、包括隨便把數以十萬計的原伊拉克軍隊遣散令他們成為反對力量的生力軍等。
這些失誤已令大批伊拉克平民傷亡、已令過千美軍陣亡、已令伊拉克局勢日漸惡化;只可惜布殊總統及他們的親信到現時依然不肯承認伊拉克局勢嚴峻、依然一廂情願的以為情況將逐步好轉;這樣下來,伊拉克的亂局只有愈來愈糟,甚至極有可能成為武器、炸藥隨意流通的恐怖分子樂園,威脅全球安全。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憂慮,《經濟學人》才會在美國大選中堅決求變、才會摒棄立場跟該雜誌較接近的布殊而支持克里。我們當然難以估計《經濟學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但是我們也認為不管誰在下星期二當選總統,都有必要好好檢討過去幾年在反恐戰及外交上的失誤,重新部署反恐戰略及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