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五美元?甚麼?噢,天啊!滾出這個城市吧!」正宗紐約人Scott首次踏足唐人街,在華人精品店發現一件拍紙簿大小的唐裝小裝飾,竟然「只」售約三十九港元,不禁忘形驚呼。當然,她下一步不是真的動粗把店東攆走,而是開始瘋狂搜購。
的確,以美國的生活指數而言,入口的中國貨簡直是便宜得不得了。精品店老闆劉其達說:「我們這兒主要是做遊客生意。內地來的貨品既便宜又有特色,當然受歡迎囉。」除了零售,他亦經營批發,主要從中國來貨,再分銷到其他華人商店。
走進偌大的Macy's百貨公司,很多名牌衣服看真點原來都是中國製造,但很多美國顧客都說不介意。Lena說:「只要好看又喜歡就好了,中國製造無所謂,有品質檢查嘛。」但說到美國商家把生產線外移到中國等低成本國家,令美國本土職位流失,她老實說:「那當然不應該。但買東西時,那會想這些。」
將美國生產線外判,正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挑起的一個議題,他揚言上台就不會讓「美國人貼錢讓自己失業」,彷彿給美中貿易一記當頭棒喝。
華盛頓政策研究智庫傳統基金會專家譚慎格就說,職位外判是現時中美貿易最嚴重的問題。他認為,如果喬治布殊連任,美國對華貿易政策不會大變;如果克里當選,他既然許下了解決外判問題的承諾,上任後政治壓力就大了。後話當然是可能影響中美貿易關係。
不過,兼任大紐約華商總會常務副會長的劉其達說:「選總統,我選克里,因為他比較着重經濟發展,他不幫有錢人,是幫小商家,我自己就是小商家。喬治布殊打伊拉克戰爭,花了很多錢,不如拿來搞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