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克里上台不利貿易自由化 - 何洋

蘋論:克里上台不利貿易自由化 - 何洋

美國總統大選逐漸逼近,兩黨候選人為爭取支持,都想方設法在不同政策範疇作出承諾,以求贏取選票。像外貿這樣一個具爭議性的議題,當然亦不例外。
過去四年,布殊容或有受利益團體左右其外貿政策的時候,明顯的例子是在二○○一年同意對入口鋼材實施特殊保障措施並增加關稅,但從總體方面來評估,其外貿政策可視作遵循貿易自由化的原則來制訂。
相反,從克里在競選期間的言論來看,就明顯地對貿易自由化的主張持保留態度。
克里在參與競選活動時曾宣稱,若當上總統,他將在上任後的一百二十天內重新審視美國現有的貿易協議,以判斷它們有否違反勞工及環保標準。即使他當選後真的落實這承諾,估計因發現既有貿易協議不符勞工及環保標準而推翻它們的機會不大。可以肯定的卻是,他必然會更審慎地處理未來每一項美國可能參與的貿易協議。
此外,當屬於民主黨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對世貿多哈回合會談近來取得的成果,大肆抨擊為出賣美國農民的利益時,克里對此卻採取迴避態度,令人擔心假若克里當上總統,極有可能收回有關取消和降低農業補貼及關稅的承諾,要求重新商議條件,令世貿多哈談判重陷僵局。
多哈談判的重要範疇之一是農業貿易自由化,由於發達國家對農業實施的貿易保護最為嚴密,加上發展中國家的貧民又大都為農民,因而農貿自由化的落實對扶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脫貧十分重要。故若上述有關克里一旦當選後將如何處理世貿談判的推論成為事實,這結果不論對發展中國家或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來說都是不幸。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去向如何,還看美國大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