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新華社有過一篇關於「貪官污吏走向世界」的報道,稱歷年捲款潛逃海外的內地貪官超過四千名,捲款金額至少五十億美元。
報道稱,許多官員利用在位當權期間,有計劃地猛搜猛刮,並有步驟地將不法所得的資產轉移海外,一有風吹草動立即潛逃。單是去年四、五月非典期間,就有兩百多位處級以上官員潛逃出境,僅有五人被抓回。
報道說,法規與管理體制不完善是貪官能順利捲款潛逃的主因。針對大額資金滙出的金融監管預警機制也未建立,讓不少官員能將贓款轉出。
此外,海關、邊防部門利用職權與貪官勾結,超限額攜現鈔出境十分嚴重,而地下錢莊也是資金外逃的重要管道。
新華社報道的是非法貪污所得的款項及非法流出的管道。若把合法掩護下將國有資產轉移再流出海外成為私人資產的算在內,就不是五十億美元了。有一位看過中國內部文件的朋友告訴筆者,總數逾四百億美元。
內地貪污之普遍,使行賄受賄已成為社會生活必要的潤滑劑了。有人講過一個笑話:讓內地所有官員排排站,全部槍斃,會有冤枉的;若隔一個槍斃一個,會有漏網的。還有一段順口溜:「打開小車看,一車貪污犯,先槍斃後審判,沒有一個冤假錯案。」
最近發生在黑龍江綏化市的市委書記馬德「賣官貪污」案,因牽涉二百六十多個官員,新任市委不得不宣布,「凡貪污五萬元以下者,不再追究。」此議亦經中央批准。但是,依中國刑法,貪污十萬元以上可判處死刑,五萬元應該「半死」,或至少坐幾年牢,現在居然免罪,為甚麼?新任市委說,若連貪污五萬元都入罪,那綏化市下轄十個縣市可能都要關門。
這真是應了內地流行的一句話:「不反腐亡國,真反腐亡黨」。由於「國」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東西,而且「亡國」是未來式,但「黨」是牽涉到每一個黨幹部的實實在在的權力,「真反腐」而「亡黨」會是現在進行式,於是寧可選擇未來式的「不反腐亡國」之路了。
但既然「不反腐亡國」,為甚麼這個國又活得好好的,而且經濟成長率久居世界之首,似乎愈活愈好呢?換了其他國家,四百億美元流失,全國貪污成風,這個國怎麼可以撐下去,政府怎麼可以不下台?
歸納起來大概有幾個原因:一是大量外資擁進中國,支撐了那已空洞化的國家金融;二是八九年「六四」以後,中國的經濟政策向城市傾斜,讓城市人受益,而不管農民死活,因為中共當權者從「六四」中認識到,城市人口滙集、消息靈通、又多想法,容易聚眾鬧事,而且一鬧起來就吸引外界媒體,使掌權者處理起來很被動,故要給城市人好處;三是以城市為中心,以利益維繫政、商、學精英組成利益共同體,以無形的配合去封鎖消息,嚴密控制農民及下層百姓。
過去,高幹子弟利用關係涉足政、商、學的權力,並謀取利益,還會偷偷摸摸地幹;現在江澤民的兒子、李鵬的子女,都成為掌控企業的富豪,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
在貪污腐敗如此嚴重之下,中國是否還可以讓它的經濟奇迹持續而不破滅?這就有待經濟專家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