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陳先生在內地做地產代理生意。較早前,因地產生意比較淡靜,公司雖坐擁資金,卻苦無投資機會,適逢有一位跟他有數年生意往來的內地客戶計劃擴充生意,陳先生認為該名客戶背景好,又有房產作為抵押,加上與自己有點交情,於是借出百萬元,不料該名債仔旋即失蹤。
上述個案時有發生。其實,在內地進行私人貸款的風險很高,因為中國法例對債權者的保障並不是太大。同時,中港兩地法律不盡相同,港人對於內地法例、法律文件並不熟悉,所以即使有抵押品,亦應在借款前就各方面調查清楚。
如果私人貸款的「債仔」拒絕還款,債主能成功追回欠款的機會很低。即使訴諸法律途徑,並且獲得勝訴,亦有很大機會無法收回欠款。故此,預防措施最為重要。港商若打算借款給內地人士,最好是要求對方提交如房產般的抵押品,同時要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
港商切記,不要單憑所謂的「關係」就借出款項,反而應該要求借款人提供入息及資產證明,以評估其還款能力,同時亦應調查清楚借款人的資產及負債情況。當然,若借款人為個人身份,要查明其負債情況,將會十分困難。若是內地企業,港商可以安排會計師到該企業查看帳目,這樣就較有保障,不過由於不少內地企業均欠缺透明度,港商實在不易掌握情況。筆者曾經處理過一家內地企業的債務問題,發現該企業竟持有3套不同的帳簿,一套供稅局查帳,一套供股東參考,還有一套讓債權人作為憑證。不過,3套帳簿同樣有問題。
即使借款人有房產作抵押,也要查清楚文件的真偽,確定有關資產是否屬於借款人,以及該資產有否曾經抵押給其他人士。至於擔保方面,若擔保的一方為大型國有企業,則相比起私人擔保,會有較大的保障。
其次是債主必須密切留意借款人的動向,例如要不定時查數,看看借款人業務的運作是否正常?了解工人「上崗」、「下崗」的情況,因為內地有不少企業有大量下崗工人的開支需要負擔。另一個減低借貸風險的做法,就是盡量選擇一些受政府保護、享有優惠,或者可以壟斷的企業,對一些已式微、並將逐漸被取代的行業,則要特別小心。還有是要比較借款一方業績與其同行的表現,或嘗試與借款方的客戶進行聯繫,盡量了解其背景及財務狀況。
港商也要評估本身承受風險的能力,不要貪圖息率較高,而罔顧對方的財政能力。像陳先生的個案,債仔一旦失蹤,要追數的話,最好是找收數公司幫忙。部份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都可為客戶在內地追數,但收費則按不同情況而定。但債主要注意的是,必須與追數公司訂明其需循合法途徑收數,追回的支票亦要寫明債主的名稱,同時要定期呈交追數報告。
事實上,在內地追收私人欠款,也可憑「關係」或者與欠款人進行談判,而且最好能找一位與雙方有良好關係的中間人從中斡旋。當然,若雙方談不攏,最終還是要考慮循法律途徑來解決。
黎嘉恩先生
企業重組服務部副執行合夥人
澳洲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