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秋天氣候乾燥,加上近日空氣污染嚴重,令小孩濕疹病發的求診人數較平日增多兩至三成。皮膚科醫生黃世祥指出,在風高物燥的季節,濕疹患者只要緊記定時塗抹潤膚膏、用抗菌沐浴液洗澡、穿着棉質底衫「打底」、少做出汗運動,可令發作機會減半。此外,每年都約有數宗用中藥治療濕疹引致肝炎的個案,他提醒患者家長要小心留意。 記者:盧文烈、雷子樂
全港約有一至兩成學童患有濕疹,成因不明。他們一般在兩個月大至兩歲開始病發,而五成患者的父母都有濕疹。黃世祥接受訪問時表示,轉季、空氣污染,考試前學童情緒受壓、多吃海鮮、飼養寵物、家裏有地氈,都會令濕疹患者病情惡化。
濕疹患者一般每年發作五至六次。秋天的空氣濕度較低,易令皮膚痕癢,患者一旦用手抓皮膚搔癢,就極易病發。他提醒患者只要在夏、秋等季節做好預防措施,可令發作次數減至每年三次以下,甚至不會病發。
黃世祥建議濕疹患者在入秋後,每天最少塗抹油質潤膚膏五至六次,預防皮膚乾燥。冬天天氣較冷,但患者不要浸熱澡浴,應用溫水及抗菌沐浴油洗澡。羊毛冷衫是冬季校服的一部份,但他指出,濕疹患者一定要穿棉質汗衫「打底」,以免羊毛衣引致皮膚敏感。
中藥醫治濕疹近年愈趨普及,但他指出,每年都接到兩至三宗因誤服中藥醫治濕疹而引致肝炎的個案,「有啲根本係將中藥混埋類固醇畀病人食。」所以提醒家長別讓子女亂服中藥。
現時治療濕疹的西藥主要分含類固醇及不含類固醇的藥膏。美國WakeForest大學醫學院皮膚科主席Dr.AlanFleischer昨在港稱,現時仍有市民對治療濕疹藥物存有誤解,包括認為短期使用類固醇藥膏不會造成永久副作用等,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他進行的研究發現,只使用一次類固醇藥膏已大大減低皮膚的骨膠原蛋白增生,若使用長達四周,更會令皮膚變薄百分之九。
藤澤藥品(中國)有限公司訪問了一百八十五名濕疹患者及其家屬,多數認為患上濕疹後會影響睡眠質素、日常工作及社交能力,並會變得自卑。五成受訪者更誤解類固醇膏藥的副作用是短暫性,該公司最近成立亞洲首個濕疹中文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