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改不了癡脾性,訪北大抱着朝聖的心情,因為在我心目中北大是五四運動的象徵,是中國學術思想獨立自由的象徵。我當然很明白現實是另一回事,但一個人總需要點理想、夢想,總需要一個甚麼象徵,作為這點理想夢想繫舟之處。所以,正式會議之中,儘管擬定議題討論是法律教育及培訓,我仔細聽了很久(抬頭注意高高的天頂垂着一盞疏落秀麗的大水晶吊燈)之後,還是趁機請教在座的憲制法教授他們對中國憲法發展的前瞻。
當然這種會議不是討論憲制的適當場合,但是自會議室的大樓下來,就發現了旁邊有書店,門口擺攤子賣半價書,有北大百年誕辰紀念的畫冊,還有不少「新」文化運動時代的小說,甚至《醒世姻緣》一類的作品。我剛挑了一冊預備送給梁家傑,他卻從隔壁另一家書店買來一本王磊著的《憲法司法化》送給我,令人感動。一看價錢,才15元人民幣!連忙扯了湯家驊一起再逛,多買兩本,人手一冊,回程上在車裏就飛快翻起來互相指點。
我對潮流文化好奇,問書店服務員校園最熱門的是誰的書,他就給我推薦了孔慶東的文集,告訴我他是文學的講師,每次講課有六、七百人。我一口氣買了三大冊:《47樓207》、《黑色的孤獨》和《口號萬歲》,每冊20大元。初時看作為書名的那篇描述北大宿舍生活的《47樓207》,覺得活潑生動但不無努力痕迹,有一點點像柏楊,但後來看到《蔡炎培的矛盾》,就覺得有意思;他叫人「不要盼望蔡元培,讓我們自己去打抱不平,儘管我們武藝不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