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杰
泛民主派在新一屆立法會直選議席中佔大多數,劉慧卿議員更當選為財政委員會主席。這不禁引起樂觀人士的遐想,覺得在香港的茫茫民主路上終於看到一點光明。然泛民主陣營內獨立的政治明星比重增加,有黨籍的議員比例減少,對香港的民主前景有何影響?
我們探討這個問題的假設,是港人不願意香港演變為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一般,不想生活在沒有制衡的強權之下。港人希望維持香港的核心價值,社會不倒退。這些核心價值,並不是如當年《中英聯合聲明》中所謂「馬照跑,舞照跳」的生活,這些在現今能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香港的守法精神、言論自由、廉潔、秩序、相對上的樸實及有效率的工作模式,才是核心價值,亦是香港有別於大陸的優勢。香港的經濟利益,取決於我們能否把未來,建設在這些核心價值上,而從守法精神中發展出法治精神尤為重要。
有兩股力量最能損害香港的核心價值。一是為鞏固權力,不惜一切的中共政權,另一是本地以地產商為首的既得利益者集團。要抗衡這兩股資源充足,又善用分化技倆的勢力,即使做到團結一致已經困難重重,更何況力量不集中?正是「一枝竹桿易折彎」這個自小便學習的道理。獨立的政治明星雖然都披上了泛民主派的外衣,但選舉前名單協調的各種爭拗,顯現了其不團結之端,予人一群烏合之眾的感覺。民主力量不集中,便更容易被分化,更容易被打壓。
另外,政治抗爭是漫長的。長遠不能單靠已成名的政治人物,還要培育接班人。司徒華不角逐連任,本來是民主派第二梯隊曝光的好機會,但梁家傑及鄭經翰空降九龍東、湯家驊轉戰新界西,便窒息了民主黨新生代如范國威等,本已十分有限的政治空間。這些民主派內較年輕的一代,平常默默經營地區工作,一到關鍵時刻,卻要把參選機會讓予對地區不熟悉,直把觀塘當油塘的知名人士。民主派陣營將更難吸引有質素有理想的年輕人加入。
政治明星憑其知名度當選,便應實踐道德勇氣,為香港人爭取利益,但他們至今的表現卻只是毀譽參半。梁國雄議員雖然常有不一般的行為,但他對不合理的法例作出合乎法治精神的批判,正是香港從守法社會進步至法治社會所需要的。
反觀梁家傑議員,其對取消老人生果金問題的立場,顯示了他對法治精神的錯誤理解;而他對被邀加入行政會議的傳言之反應亦進退失據,政治智慧恐不如社會福利界的張超雄議員,這從張議員以事忙回應十一赴大陸訪問的邀請便可見一斑。
由此看來,政治明星留在議會之外,繼續其作為體制外之制衡,或許更有利於香港的整體發展。鄭經翰主持電台節目,對社會的影響,可能大於他擔任立法會議員。而大批獨立的政治明星步入議會,是否意味着香港社會的言論及政治空間正在收窄?
……………………………………………………
作者為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