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國際機場遷往大嶼山赤鱲角後,飛機噪音問題便由九龍城轉到馬灣和深井一帶,其中號稱「環保島」的馬灣珀麗灣成為飛機噪音「重災區」,過去一年,在深宵時分錄得噪音逾七十五分貝的次數多達二千三百六十五次,即平均每晚最少有六班航機發出嚴重噪音擾人清夢。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昨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時指出,由去年十月一日至今年九月三十日為止,三個接近飛機航道的屋苑,即東涌富東邨、深井豪景花園及馬灣珀麗灣,在晚上十一時至翌晨七時,錄得航班噪音逾七十五分貝分別有三十九次、二百二十五次及二千三百六十五次。
民航處強調,自九八年以來,已實施多項措施減低飛機噪音,包括盡量安排離港的航機使用西博寮海峽的南行航道;凌晨至早上七時抵港的航機,則盡量安排機場從西南海面進場降落,避免航機在深夜時分飛越人口稠密的地區。另外為紓緩飛機噪音對東涌、深井及馬灣地區的影響,已要求向機場東北方向起飛的航機,需要採用民航組織訂定的噪音消減起飛程序,在較短距離內爬升至較高的飛行高度。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批評,機場噪音一直影響着深井及馬灣一帶居民,「夜晚升降嘅都係貨機,唔少居民都同我投訴啱啱好瞓着就俾佢嘈醒,一晚就醒幾次」。他指出,政府要求晚間航機改在西南面進場,受惠的地區只是西貢及沙田一帶,對馬灣、深井及東涌的居民無實質的改善,「區內居民不斷投訴,但都係冇用,有啲居民要長期食藥,有啲就索性搬走」。
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出,部份不能忍受噪音滋擾的人士,可能因晚上長期無法入睡,又或者不能進入深度睡眠,日間便變得煩躁、疲倦,長此下去不但影響工作,也有機會患上情緒病。
綠色力量執行總幹事文志森指出,若晚間的噪音量逾七十五分貝,是全世界也不能接受的情況。他又指,現時法例規定量度飛機噪音與一般噪音的準則不同,並非單以音量分貝決定是否違例,也會考慮周遭環境等因素。
故此,就算受影響地區錄得逾七十五分貝,未必一定違例,但市民卻實實在在的受罪,現時只有經常關閉窗戶或安裝雙層玻璃減低噪音滋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