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開花店都希望走高級路線,認為有錢人願意及花得起錢,相信較蠅頭小利的平價花店好賺。然而有此想法的花店老闆葉寶玲,卻給種種經營上的難題弄得非常苦惱,更認定這盤生意好難做,還是早走早着關門大吉。且聽聽她的艱苦經營歷程,作為反面教材。
葉寶玲十多年前在旺角花墟一家花店當售貨員,開始賣花生涯。那年頭是賣花最興旺的時期,鮮花大多從外國入口,來價高,售價貴,利錢亦高,開花店的都賺錢。儲足經驗,5年前她斥資30萬元,在太古地鐵站內開高級花店「翠屋」,專營貴價蝴蝶蘭,其後更將業務擴張,搬上康怡廣場地舖,雖然舖位月租逾3萬元,不易負擔,但她計過數認為有得做。
可惜打錯如意算盤,兩年來都在艱苦經營,重新估計形勢,才發覺有不少難題,最主要是花店成行成市,而且貨源供過於求,愈做愈爛市。
她說:「以前花店包一紮花賣4、500元,賺逾200元;現在包一紮花只能賣2、300元,賺百多元。而且大陸來貨多,花價愈賣愈平,你去花墟看看就會明白,10元、20元一大束,你說要賣多少束才能回本?」
翠屋專營的蝴蝶蘭曾經十分矜貴,買得起是身份象徵,但近年趨普及,身價大跌。葉寶玲說:「以前插一盆蘭花,閒閒哋賣千多元,也不愁無客,但現在只能賣8、900元,還擔心賣不出。」
花價跌,利錢降,租金又上升,是經營花店的第二大難題。翠屋的租約在12月期滿,業主早已通知會加租三成,而且續租必須自資重新裝修舖位。
舊租已令她十分吃力,新租更難捱,惟有另找舖位,然而合適舖位難求,她說:「我試過在同場內找平一點的舖位,以便做熟客生意,但現在地產復甦,舖位都給地產公司租去。也曾到尖東一些商場看過,幾乎被嚇呆,好多舖位空置,冷清得不見人影,有些連電梯電燈都關掉,怎可能有生意!」
近期政府及地產商不斷發表消費市道好轉言論,但葉寶玲卻不認同,認為市道仍然差,生意極之難做,尤其是鮮花這類奢侈品。「從商場舖位空置顯示乏人行街購物,原因是市民不但平日減少消費,而每當有長假期又一窩蜂跑上大陸或外遊。以前中秋節好多客來訂花送禮,但今年中秋剛好連着國慶和周末長假期,送禮的和收禮的都離開香港了,成個商場好像沒人行似的,店舖間間叫靜叫苦。」
葉寶玲透露,如果有生意,即使花價平舖租貴仍可勉強維持,但目前是租貴花平兼生意淡,實在沒有生存空間。她說:「以前香港金鐘海富中心有20間花店,現在只有6、7間;以前九龍半島中心有6、7間,現在只餘下1、2間,想想就知生意幾難做。」
凡此種種,她認為這盤生意沒有前途,決定引刀成一快。「如果約滿前在附近找到較平的舖位,可能還會考慮搬舖繼續經營,否則不幹了,也許過些時候,市況好一點時再來過吧!」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