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廷有一道菜,由御膳房著名的廚師創製,喚「紅娘自配」。
大蝦除去頭、殼留尾,拍成大片,調味腌漬,再夾入豬肉泥,拍上乾麵粉,裹以蛋清脆漿下鍋慢炸,撒上香菜葉火腿末。鹵汁是笋丁、海參、香菇……等做成,澆在盤子中間炸好的麵包丁上,上桌時發出「戚戚嚓嚓」的聲音,香味四溢。
我很奇怪,這道菜,橫看豎看,跟「紅娘」、「配婚」好似沒有關係。中國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當中必有些是帶着血淚的。
宮廷規定每年入選一批年輕宮女,同時趕走一批超齡的。規矩是三十五歲前必須離宮。當時,慈禧責令皇帝從她身畔四名超齡宮女中挑選偏妃,明為侍候,暗作內應,皇帝不從。慈禧執意不放。其中一名是御廚的親人,帝后拉鋸,苦了姑娘,肯定誤了終身大事。所以根據《西廂記》,創製此菜敬奉,從側面來哀求。
慈禧安插卧底的本性難移,宮女或許終獲放回家去,但再冰雪聰明再洞悉男歡女愛的「紅娘」,恐怕亦「老」得無法自配了。宮女逼得與太監作「對食夫妻」那麼委屈?她本是高價的大蝦,游弋不起,配以凡俗的肉泥︱︱當中不無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