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美國紐約街頭,人潮熙來攘往,「大蘋果」繁華依舊。但當目的地愈來愈接近,空氣中彷彿滲透着異樣的氣氛。截停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女問路,確定沒有走錯方向。她說:「是的,世貿中心遺址向這邊走,沒錯。」「很遠嗎?」「不,過兩個街口,右手邊……」話到嘴邊,卻突然像無從說起,恍恍惚惚只拋下一句:「就在右手邊……便會看見你將會看見的東西……」
是不想重提的舊事,也是無法言喻的可怖。一場枉送了近三千人命的恐怖襲擊,不但令今年總統大選變焦──由向來「牛油與麵包」第一的內政議題讓路給國家安全。在九一一後的首次大選,選民的抉擇,牢牢地被國家安全和反恐戰牽引着。
GroundZero,世貿遺址,開始動土,要興建另一幢摩天大樓──自由塔大樓。但大樓未建成,GroundZero繼續圍着冰冷的鐵絲圍網,依然蒼涼。第一次前來悼念九一一的女教師Philips說:「噢,感覺彷彿回到那天,我在學校,突然聽到消息,大家慌得不得了,學校立即落閘,擔心孩子有危險。」
專程帶孩子前來的Vanderwerf夫婦,有時間就向孩子解釋九一一那天發生甚麼事。孩子才得幾歲,似懂非懂,卻像感同身受,總會把遇難者稱「朋友」,再當提起世貿遺址,就說是「我的朋友們被人殺死的地方」。
三年前的災難,今天成為大選選誰的關鍵。站在世貿遺址前,厄瓜多爾移民Salacar望望遺址,想想反恐,向記者說:「喬治布殊做得很對。人家一拳打到你臉上,當然要還手。我一定會投他一票。」住在隔河LongIsland的Neely也說:「克里太軟弱。現在換總統只會給外界錯誤印象,無法堅持反恐立場。」
不遠處,一名老頭從頭到腳一身自製「戲服」,包括帽子和鞋子都寫滿「請投喬治布殊一票」,他興致勃勃說:「我是自發的,沒有組織幕後支持,為喬治布殊勝出紐約大選是當前首要任務!」
在遇襲後建立起來的堅定形象,的確為喬治布殊拉到一些支持,但也有選民指摘,這才是他最無可寬恕的過錯。紐約人Bosetti說:「他根本是利用人們的恐懼來拉票,不斷製造恐慌,現在的感覺很矛盾、很混亂,我甚至不敢說自己(為九一一)很傷心,因為不想好像站在喬治布殊那邊,這已不是政黨背景的問題,而是他已無法令人尊重。」
但三年了,現在的世貿遺址,除了是使人憑弔的地方,卻更像旅遊景點。有人兜售烈燄沖天的遇襲照片,圖集以至介紹書籍,十足到各地名勝古迹,旅遊時在紀念品店看到的紀念品,有司機貪這裏「旺」,更在路旁掛牌兜客租車往自由神像,來自費城的Kraut說:「人們竟然借這些事來賺錢,真無恥。」
事隔三年,九一一事件,究竟有多少人已經忘記,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但不容置疑的是,這場災難已為美國帶來了一次不一樣的選舉。相鄰一座大廈,頂樓張貼了標語:「不要戰爭,不要再多謊言。」
從九一一恐怖襲擊上路,在四年前險勝大選的共和黨籍總統喬治布殊,由三年前八月天悠悠閒放長達一個暑假的漫無目的總統,搖身變成「戰時總統」,打起反恐戰,攻打伊拉克。
從九一一上路,美國今年的大選是九一一以來的首次大選,選民是否滿意喬治布殊的反恐能力,成為誰勝誰負的關鍵。喬治布殊不怕打出九一一和反恐牌拉票,民主黨籍的總統候選人克里則要劃花他的反恐成績單。兩人周日再併出火花,當喬治布殊要亮出反恐成績單時卻說不肯定美國是否能完全免受恐怖襲擊,克里陣營立即批評他「精神分裂」,克里更說:「若讓我當選總統,我們將會贏得反恐戰,不會是未知數。」
在九一一恐怖襲擊的紐約世貿遺址前,憑弔的人依然絡繹不絕。望着那有過近三千名亡魂的深洞,想想下周二的美國大選,美國選民有怒罵喬治布殊反恐不力的,有說克里軟弱肩負不起反恐重責的。從九一一上路,紐約這個種族大熔爐,除了過往各個種族各有立場各有黨性傾向外,原來這次九一一後大選還可能是他們對反恐政策的一次公決。
《蘋果》特派記者曾家竹紐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