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下任美國總統不能再活在泡沫中 - 盧峯

蘋論:下任美國總統不能再活在泡沫中 - 盧峯

若果美國總統大選由輿論、由報章社論而非由選民投票決定,那民主黨候選人克里早已勝券在握,因為他不僅得到較多美國報章的支持,甚至一些傳統的大報或國際性報章也認為他比喬治布殊更適合擔任總統,最新近加入支持克里陣營的包括《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及《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當然,美國總統大選是由每個選民決定,報章的社論不過是影響選民決定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究竟克里跟喬治布殊誰能執掌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還有待下星期二才能知曉。
雖然重要報章的支持不足以讓克里入主白宮,但它們提出的意見、提出的批評、提出對美國前景的憂慮都是很實在、很合理的;不管最終當選的是喬治布殊或克里,都很值得仔細研究他們的意見。

這些「大報」,對布殊總統最重要的批評是他只活在自己及身邊親信營造的「泡沫」裏,根本不了解現實情況,也不願意面對本身在政策上的錯誤。就以伊拉克戰爭為例,誰都看得到,當初美國開戰的藉口──伊拉克正積極發展大殺傷力武器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不但聯合國的武器檢查人員一無所獲,美國軍隊及武器檢查人員在佔領伊拉克一年以後也找不到任何證據;偏偏美國政府高層對這樣的失誤卻視而不見,甚至在競選時依舊表示出兵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侯賽因發展大殺傷力武器。像這種不顧事實,對失誤拒不接受的態度,實在大大削弱了美國政府在國際間的聲望及公信力。
更可怕的是,布殊及他的政府對本身在伊拉克的策略、戰略錯誤同樣採取不接受、不承認的態度。只要稍稍留意伊拉克局勢的人都知道,美國政府及軍方其實大大低估了伊拉克戰爭的難度,以至在美軍開入巴格達以後便迅速削減軍隊的數目,令美軍失去盡快平定局勢、建立秩序的機會,最終導致現時恐怖襲擊不絕、秩序失控的局面。然而布殊政府始終不肯承認有關失誤,又不肯增派美軍到伊拉克控制局面。像這樣不肯面對錯誤、面對現實的政策,不是正令伊拉克分崩離析、不是正令伊拉克成為恐怖分子的樂園嗎?
至於內政方面,布殊政府已令美國陷入極嚴重的財赤狀況,而在未來數年財赤的數目更將有增無減。要知道美國的嚴重財赤不但影響美元滙價,更可能令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以至動盪,損害全球經濟發展。像這樣重要的經濟問題、像這樣足以危害全球經濟穩定的問題,不是很值得下任美國總統深思、不是很值得下任美國總統仔細研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