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 一提布殊高呼:炒了他!

香港移民 一提布殊高呼:炒了他!

正當「戰時總統」喬治布殊在大選戰打正反恐旗號,全力宣揚自己的反恐「功績」,對手民主黨候選人克里則全力攻擊他貿然攻伊大錯特錯,對於在生活裏艱苦掙扎的香港移民來說,前總統克林頓的名句:「還是經濟問題重要,蠢材!」才是至理名言。

痛斥「拿稅款到外國打仗」
趁周末假期到紐約唐人街午膳的香港家庭馬家五口,一提起布殊就高呼:「炒了他!」
馬氏一家移居美國十二年了。弟弟明鴻矢言一定會投票,拉喬治布殊下馬。原因?他們說,反恐只是浪費金錢,真正教他們心寒的,是現在被抽重稅供款的退休金,老來可能已蝕掉大半,經濟不景下更可能飯碗不保。
當會計師的妹妹馬小姐說:「國內這麼多問題,經濟、醫療、退休金他全部撒手不管,卻不斷拿我們辛苦掙來納稅的錢到外國打仗。倒不如先安內,後攘外。」跟弟弟不同,馬小姐表明不投票,甚至刻意不登記做選民,要用政治冷感做抗議,而且說到底「政治始終不是香港人那杯茶。」

齊稱「總統還是克林頓好」
他們還說,喬治布殊政府常常說沒有通脹是騙人的,他們在紐約生活,物價影響最貼身,超級市場樣樣東西都在漲價,「買一磅雞翼,三年前才五元九角美元(約四十七港元),現在加到九元九角美元(約七十七港元)」,樓價更升足一倍。他們都說:「總統還是克林頓好。」
你一言我一言,論盡喬治布殊的壞話,但馬氏一家坦言,他們其實也不覺得克里特別好,只是想求變換來希望,喬治布殊再當四年,肯定是死局,而他們的有錢親戚倒過來更支持喬治布殊。美國社會中,有錢商家親減稅的共和黨,草根階層親講民生的民主黨,這個票源傳統原來還是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