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油商威脅下月停產<br>油價直逼56美元後回吐

挪威油商威脅下月停產
油價直逼56美元後回吐

【本報綜合報道】國際原油價格昨天再創紀錄新高,直逼每桶56美元。挪威的運油公司威脅封廠停工以解決工潮,市場擔心這個全球第3大石油出口國的原油付運會出現阻滯,令北半球冬季燃油短缺的情況火上加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油價短期內將難以顯著回落。

其後,挪威政府出面調停,解決運油商與工會的糾紛,消息令油價從高位回落。紐約原油12月期貨曾漲至每桶55.67美元的交易新高,升50美仙(0.91%);午市報54.45美元,倒跌72美仙(1.31%)。倫敦布蘭特原油12月期貨一度攀上每桶51.90美元,升68美仙(1.33%),亦刷新紀錄;尾市報50.85美元,跌37美仙(0.72%)。

憂慮產油國供應不穩
油價今年來已累計上漲約七成,反映伊拉克、尼日利亞及俄羅斯等產油國的石油供應持續不穩定,以及中國等石油消費國對原油需求強勁。
代表產油業資方的挪威船東協會曾表示,計劃在11月8日午夜起停止石油及天然氣的生產,屆時將有超過2500名鑽油工人受到影響,94艘負責提供鑽油設施以及運輸原油的油輪將會停駛。
此舉目的是要施加壓力,務求盡早結束運油公司與工會之間持續接近4個月的勞資糾紛。
挪威運油公司與工會之間就僱員薪酬及福利的談判在7月2日破裂,勞資雙方其後在鑽探新油井的工作上出現糾紛,僵持至今未平息,迫使資方使出封廠策略。這宗勞資衝突早前已導致挪威12個離岸鑽油台停工。
分析員表示,挪威目前每日產油300萬桶,這宗勞資糾紛愈來愈烈,可能令該國石油生產陷於停頓,最後促使挪威政府重施今年6月的故技,強行介入工潮。

國基會:油價難回落
國基會總幹事拉托表示,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明年都會受到原油急升影響,石油消費國應檢討其能源政策,因為油價相信在短期內將無法顯著回落。不過,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發表報告說,雖然油價上漲及各國利率趨升,但金融市場仍憧憬全球主要經濟體系將可持續增長,同時通脹保持溫和。
美國石油協會(API)分析員費爾米表示,油價今年來持續上漲,美國消費者目前花費於取暖用燃油的開支比去年高出44%,汽油和天然氣開支亦分別多出三成和六成。費爾米估計,美國人今年冬季的取暖用燃油開支將額外增加100億美元,而油價高企勢將對整體經濟造成影響。
另外,石油顧問公司Petrologistics估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10月份每日產油3070萬桶,增加20萬桶,是25年來最高水平。不計伊拉克,油組10國本月每日產油2840萬桶,增加5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