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物環境衞生署證實已收到兩宗市民投訴,指土瓜灣街市有魚販將廉價魚染色後,假冒為黃花魚出售,藉以牟取暴利,該署已展開調查,但至今仍未有化驗結果。
本報記者昨午前往懷疑出售假冒黃花魚的土瓜灣街市魚檔,檔主堅稱自己出售的都是由批發市場購買的正宗黃花魚。該街市內另一名魚販表示,市面上出售的黃花魚均為養魚,顏色偏白,而野生的黃花魚價錢貴至數十元一斤,已幾近絕迹。她又強調,曾聽說過上一代的魚販會在黃花魚身上染色出售,但近年已無此情況。到該街市購買餸菜的部份家庭主婦說,未曾購買過甩色的黃花魚,但對事件均表驚訝,會暫停購買黃花魚。
食環署回應稱,已就近日所接獲的兩宗出售懷疑染色黃花魚事件展開調查,並已到有關售賣地點撿取樣本進行化驗,暫時未有結果。
發言人又說,該署以往有透過恒常食物監察計劃抽驗黃花魚,至今不曾驗出含色素的黃花魚。
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估計,今次事件是因為有個別魚商買入了一批有問題的魚,令生意受損,因此用較低價的魚冒充高價魚出售,以彌補損失。他認為,只屬個別事件,「𠵱家啲魚都唔矜貴,呢類事件唔會多。」
陳富明提醒市民,黃花魚的外貌與魚或魚甚為相似,市民揀選黃花魚時宜小心。黃花魚的眼睛一般晶瑩剔透,顏色不太紅,魚肉的質感較有彈性,魚的外層也不會褪色。黃花魚的體重一般由十両至最大兩、三斤不等,售價約為每斤十六、十七元,市民需注意過於便宜的黃花魚可能是假貨冒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