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學制改革諮詢文件,根據新的學制,中學將會實行三三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而大學將會轉為4年制。這個制度與世界大部份地區學制都能接軌,如果香港學生要出國升讀大學的話,這種學制較為有利。至於大學4年制,對於大學的教授來說,工作的空間更大,因為3年制課程實在太過緊迫,所以有很多課題都未必能放進課程之內,加上現時要求大學畢業生要有一定的常識及應對能力,如果大學實施4年制,便會有多些時間及空間,讓學生選修其他科目,或可以多去一兩個國家做交換生,擴闊自己的見識。
雖然大學4年制較佳,但對於家長來說,負擔卻是重了。於是有意見認為,家長負擔太重,政府不應該加學費。如果按照諮詢文件的方案,念大學4年學費約20萬元左右,只要多補十數萬元,已能在珠三角中買到一間500呎以上的度假屋。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名子女,大學學費的負擔便會很重。
不過,作出這樣批評的人士忘記了一點,就是教育是一項投資,而不是一項消費。事實上,歐美先進地區的學費也不便宜,如要享用優質的教育,所付出的金額往往高於此數。例如在港入讀一些直資的幼稚園,每月單是學費已要3000元以上,還未計入其他雜費。但是每逢這些學校開始招生之前1年,卻有大批家長預先為子女報名。一些直資的中學,每年學費亦需要5.6萬元1年,早已超過現時大學學生所付的學費。
當然,現時大學學費只是支付了2成以下的成本,其餘8成以上的開支是由政府所支持。但相比之下,所付的大學學費,絕不可以用「昂貴」二字形容。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