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某一啲中學校長,喜歡原地踏步,唔鍾意改變,最好十年如一日,「溫故支薪,坐以待幣」(本來係「溫故知新、坐以待斃」嘅,以前有啲同學唔喜歡懶惰老退教授,上堂只抄古舊筆記,教書全無新意,每個月坐吓坐吓,唔使做,就攞豐厚薪酬,所以用「溫故支薪、坐以待幣」呢兩句嚟諷刺佢哋)。
中學校長每年年薪九十幾,接近一百萬,納稅人算係待佢哋唔錯。喂,𠵱家教統局想追上時代,改用三三四學制,列中英數通識教育為必修,另外三科為選修,學生讀少啲(𠵱家修八至十科),多啲時間深入溫習,甚至做專題報告,對學生有乜唔好先?
《蘋果日報》十月二十二日A6版大字標題,「中學校長轟學制改革、學科收窄令學生知識薄弱」,內容引用教育評議會執委許為天校長之言。呢位許校長都多餘嘅,請問佢間學校啲學生現在又點樣知識廣博呀?香港好多中學生不懂歷史,不懂國際時事常識,不懂中國地理,都唔知佢哋強在邊瓣。新學制令學生學習範圍收窄,反而更可讀得深入一啲,除非啲校長懶、教師懶,學生又懶,咁就冇得好講。如果校長乜都唔肯做,淨係想「溫故支薪」,教統局應該叫佢哋提早退休,唔好阻住地球轉。
又有校長老師話通識教育難搞,唔知點教,真係懶到出汁,其實已經有八十間中學開辦通識教育課程,老師努力摸索,自製教材,唔知幾好心機。聖保羅男女中學教通識教育嘅老師,據講係耶魯畢業生,相當投入。美國長春藤大學好注重通識教育,學生必修文理科目。香港啲大學只讀三年,出到嚟教書,係蝕底啲,此正所以要推動三三四學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