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名十一歲男童涉嫌匿藏女廁偷窺被捕,兒童心理學家周婉芬表示關注,她指青春期少男對性好奇是每個男士必經階段,其行為特徵是對女性胴體照片及性資訊好奇,少男本身可能羞於啟齒,但家長亦不宜反應過激,否則少男可能不敢說出困擾,最後可能因一時衝動做出如偷窺異性的越軌行為。
周婉芬解釋,其實在青少年性疑惑問題上,家長所抱態度十分重要,家長若採迴避態度只會引致反效果,令青少年出現愈禁愈好奇的心態,個別青少年會偷偷「上網」閱覽有關性及色情資訊,部份人更可能終日胡思亂想及對性沉迷,影響日常生活及學業。
她補充,部份人更可能因為在性好奇方面無法得到正當宣洩,而要透過偷窺行為達致滿足,最後不幸形成慣性行為,結果不但傷害他人,更隨時因犯法被捕。她建議,家長應抱坦誠態度與子女解說面對性好奇的問題,若家長不便開口,亦可求助如家庭計劃指導會及學校社工。法律界人士亦指出,現時本港雖未就偷窺罪立法,一般警方只會引用「遊蕩罪」起訴疑人,但近年發生多宗同類案件,呼籲當局認真考慮立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