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文物散落海外

莫高窟文物散落海外

敦煌其實是中國西北部從內地通往新疆的必經小城。公元三六六年,樂樽和尚雲遊至此,看到城外三危山金光燦爛,似有千佛躍動,於是在此山崖上築窟造佛。自此善信遠道而來,鑿山建窟,迄今已發現七百三十五個洞窟,是為莫高窟。

傳有第二藏經洞
這些石窟內有壁畫、佛像,其壁畫被譽為「古代東方藝術博物館」,但最驚世駭俗的還是它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千年文物。一九OO年,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圓篆籙清理積沙時,偶然發現洞窟內(現編為十六號窟)有一個藏經洞,內藏五萬多件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絹畫、法器等文物,當中有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立成算經》、最古老報紙《進奏院狀》、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等。
可惜,這批千年文物卻在出土七年後,被王道士以賤價賣給法、英、日等國的商人學者,迄今保留在中國的不足三分一,以致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之說。最近有傳聞指莫高窟有第二個藏經洞,北區則新發現了二百四十八個洞窟。由於保護不力,加上遊人愈來愈多,莫高窟一半洞窟已出現壁畫脫落、崖體被侵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