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香港七年多的「乒壇皇后」鄧亞萍,昨日一頭鬈髮、戴着黑框眼鏡重臨香江。下周一回到北京後即接受矯視的她,將是第一次又是最後一次在香港用這個眼鏡look示人,還以為她矯視是為了年底的婚禮、或為了日常生活,原來也為了她的運動新寵羽毛球。
文:徐嘉華 圖:黃冠華
記:甚麼時候矯視,為何要做?
鄧:下周一回北京就做矯視了,我四年前開始戴眼鏡,其實近視才二百多度,不過有散光,不戴眼鏡不成。隱形眼鏡又嫌麻煩,所以決定矯視。本來戴眼鏡還可以接受,但對我打羽毛球很不方便,像打羽球時,通過眼鏡框看球落下來時有落差,影響判球。
鄧亞萍就是這樣,做事一絲不苟,就連消遣玩玩的羽毛球也這麼認真。原來這個小玩意是她在○一年到英國諾定咸讀書時學回來的,現在在北京每周也打一次,每次兩至三個鐘。
博士論文講奧運意義
記:你現在又是劍橋學生,又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相對於以前做球員的日子,哪個較開心?
鄧:是不同的開心,以前是拿冠軍就很開心,現在透過自己的知識在體育界出一分力(像今次,她是以勞倫斯世界體育學會會員身份於今天在港接受體育基金會頒贈儀式)。如果只可以選以前一個獎項,我會選奧運的四面金牌,因為好難得,所以奧運對我的意義很重大,我現在博士論文也是談奧運的意義,希望一、兩年內完成。
記:奧運剛過,有哪些中國金牌運動員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現在有不少體育人明星化,像「亮晶晶」的戀情就甚囂塵上,你接受得了嗎?
鄧:中國金牌中有幾個很深刻的,包括百一米欄的劉翔,他做到了中國從未在田徑場上所做到的成績、女排贏得非常不易,足足等了二十一年才等到;還有第一次參加男子舉重、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張國政、跆拳道的陳中都是帶傷上陣,還有奮鬥了幾年才得到金牌的乒乓女將張怡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