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抑鬱症病人的生活模式和習慣會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本港醫學界發現,患有抑鬱症的男性長者,出現骨質密度偏低機會是身心健康長者的一點四倍;其患心臟病、慢性氣管病等機會也高六、七成。醫學界呼籲抑鬱長者應及早檢查骨質密度以防骨折。 記者:梁洵瑜
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助理教授黃仰山接受訪問時表示,近年外國已證實患抑鬱症的人士較易出現骨質疏鬆,而女性在抑鬱與骨質疏鬆的關連較男性明顯。該院最近完成了亞洲區最大型的男性抑鬱與骨質密度的研究,針對二千名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長者,經由醫療專業人士評估他們是否呈抑鬱症狀,及進行骨質密度測試。結果發現百分之八點五,共一百六十九人患有抑鬱症,研究分析抑鬱組別與對照組在骨質密度、運動、鈣質及慢性病等差異。
黃仰山強調,雖然鈣質偏低及運動量少等因素都與骨質疏鬆有關,但即使撇除了上述因素,仍發現抑鬱男士出現骨質密度偏低的機會,是沒有抑鬱人士的一點四倍,而抑鬱組別的骨質密度普遍較對照組低百分之二點一,反映抑鬱與骨質密度有密切關係。
醫學界估計抑鬱症影響骨質密度,與抑鬱病人的壓力荷爾蒙及發炎指數偏高有關,甚至與病人骨骼中含有血清素有關,但黃仰山指有關推論現時仍未達結論。
研究也證明抑鬱組別人士患有心臟病及慢性阻塞肺病等,較沒有抑鬱症人士分別高逾七成及六成;前者吸收的鈣質也較少。黃仰山認為,抑鬱症人士的生活模式或導致骨質密度變低,因他們可能較少運動、較少進食或營養吸收較少,體重較輕及多吸煙都會增加骨質疏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