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成為專欄作家?」這回事,我當然有心得;聽同文講得過癮,能憋得住,我一般不插嘴,到底是「商業秘密」,說了竅門,聰明的,舉一反三,我們就可以退休了;但細想,退休,未嘗不好,偶然露露餡,講講真話,也是利己利人。
「要做專欄作家」,不難,跟編輯打好關係,保證聽教聽話,等機會補位,就可以了;「要做受歡迎的專欄作家」,可不容易,要條分縷析,可以寫一部書。有人說,專欄作家,要有學養。有學養最好;沒有的話,下筆前,先上網,講大豆芽菜,鍵入「大豆芽菜」,講禮義廉恥,鍵入「禮義廉恥」,敲幾個字,資料夠抄十餘天;這樣賣弄,起碼顯得有「學」;「養」,可是另一回事,得看閱歷,看造化;然而,有學養的作家,不一定受歡迎,甚至,多不受歡迎,為甚麼?
因為寫得無趣;或者,等而下之的,抄得無趣。
這「趣」,怎麼理解?「扮儍仔」,是一種方法,在香港,的確有人這樣混出美名。「趣」,我卻認為,不光指「搞笑」,「搞哭」、「搞怒」、「搞煩」、「搞得人發癲」……都是「趣」;總之,讀了文字,要有感動;有時候,你覺得這個作家在愛撫你,有時候,用大鐵鎚敲你;你天天去追讀,不是他有學問,是他知道你的要害在哪裏;你既愛他,也恨他;他激發你的受虐狂,你翻開報紙,就等他鞭如雨下。你目露兇光,向編輯投訴:「怎麼不除掉他?」但不見他半日,你渾身難受。
受歡迎的專欄作家,凡事有意見;但意見,不一定都對。「明天會下雨或者不下雨」、「某某如果是人就不是畜生」這樣的論述,百分之一百對,但你嗤之以鼻;你其實希望有一個寫專欄的,有點精神分裂,有點偏激,有點不按牌理出牌;客觀的專欄受歡迎,但大多數受歡迎的專欄,都是非常主觀的;「主觀」,說得不客氣,叫「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很不幸,偏偏是這種消閒式專欄受歡迎的主因。「我就住在『自我中心』十八樓C座,管你愛我不愛我!」你敢這麼說,保證門庭不冷落,框框大的斗室,擠滿賢士與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