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日前通過3家歐洲銀行,包括瑞士聯合、法國巴黎和德意志組成聯合經理,成功發行10億歐元10年期債券,票據息率為歐洲銀行同業拆息(歐洲稱之為swaprate)的4.25厘加40點子,息率雖稍高於發行美元債券,但因數額較大和年期較長(據聞絕大部份投資者,只接受亞洲政府或大企業每次發行5億美元5年期債券),故不失為明智選擇。
中國並非第一次發行歐元債券,上次是在2003年10月發行4億歐元的5年期債券,目前交投不俗。令人振奮亦有點出人意表的是,中國這次發歐元債券認購者非常踴躍,認購額更超過4倍,投資者大多來自退休基金、資產管理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當中不乏一向對亞洲政府或企業發行的債券不感興趣之士,如芬蘭退休基金、意大利和西班牙資產管理機構等,也首次嘗試來捧捧場,認購總額更超過發行量40%,實在可喜可賀。
中國這次的破冰之旅──成功發行大數額和長年期之歐元債券,當可為亞洲其他國家政府和企業注入一支強心針。何出此言?因為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給予大多數亞洲國家之主權評級較低,形成風險較高,故要發行大額及長期債券並不容易,在投資者不欲冒險的情況下,銀行不可能亦不會為做生意,冒上一旦無人問津或認購不足,最終要自己「吞晒」(包銷)之風險。
借貸者最怕無得選擇被人「鍊」死或賒借無門,以前只局限於發美元債券,別無他途之亞洲政府或企業,眼見中國打開這個缺口,相信仿效者必眾。單一貨幣誕生5年,要與美元平起平坐還有一段距離,不過隨着人們對歐元之信心愈來愈大,美元又因「雙赤」龐大有貶值危機,歐元不難追近美元成為央行重要儲備或交收貨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