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周末在即,還有更加重要的秋官效應,如果計及上述的心理因素,筆者對短線造好的信心更強。雖然外圍有兩日市況的變化,將會影響港股周一的開市,但有足夠值博率,愛拼才會贏,縛手縛腳諸多顧忌,倒不如洗手不幹。長周末從來不應該是加入考慮的因素,至於秋官效應,連娛樂版都大肆報道,是時候破除迷信。
原材料股是最佳出擊目標,經過連環急跌,美元向下已成勢,對商品價格相當有利。化繁為簡,續以中鋁(2600)、江銅(358)作重心,整體是看升,可是這兩隻股份,相對上對商品價格走勢較為敏感,又是炒家必爭之地,反正都是炒同一個概念,沒有需要多心。
國企股是有短期不利因素,繼海螺(914)之後,又一隻馬鋼(323)因為第3季度業績而下跌。早前已指出,第3季度的國企業績,會是驚訝多於驚喜,不過這是反映宏觀調控的打擊,並不是特別出奇。現在市場心理早已淡化,不再擔憂宏觀調控,一旦氣氛改善,又會明白炒股票是炒前景,所以不用太擔心A股的業績期,估計經歷海螺及馬鋼之後,不會再有特別震撼。
美元弱勢對港股有利,尤其是原材料股份,其實不是必然。在理論層次是對,不過還有其他因素主宰港股走勢,政策消息固然舉足輕重,投資者心態亦十分重要,股票對比商品,始終欠缺實質用途,可買可不買,不錯通常都是有賭未為輸,但偶爾出現好像秋官效應的現象,人人認為後市乏力大升,宏觀條件如何有利也是徒然。
不過筆者還是付諸行動,「遲早要還」的心態是相當重要。暫時這條方程式仍然有效,便一直沿用至出事為止,因為在出事之前,會有很多次的出擊機會獲利,在未斷纜之前,會累積一些盈餘,而在事前是無法得知哪一次斷纜。所以要不斷嘗試,在最後一次交還部份利潤甚至本錢,是不能避免的成本。
當然買到斷纜為止,是知易行難的策略,昨日國企期指一度跌至4446,那一刻相當淡,不容易決定去留,那時那刻,其實還是膽博膽。入市的理據未變,正路處理是捱價,幸好尾市化險為夷,加上看着娛樂版靈光一閃,加大了信心,但直線插穿4400,根本亦是平常,投機講求技巧,其實更講求勇氣及運氣。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