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ADR指數遲早面世

理財智慧:ADR指數遲早面世

美國預託證券市場,對於香港的影響愈來愈大;相反,倫敦港股對港股的影響則愈來愈小。箇中原因之一,是中資股份在香港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之故。例如有不少紅籌國企股在港上市,而以恒生指數為例,亦包含不少紅籌股在內。

ADR有三大好處
現在一些重磅的國企紅籌股份上市之時,會採取國際性銷售的模式,可能只會將5%至10%的股份在港公開發售,其餘的會在國際市場中配售(當然國際市場也包括香港在內,而部份投資也是香港資金)。因為有不少機構性投資者來自北美,所以會有美國預託證券(ADR)的安排,把港元股份變成ADR在美國買賣。
把香港上市的股份變成ADR,有幾個好處。首先,美國的監管法例遠比其他國家嚴格,要一間外國公司完全符合美國上市條例,但又要符合國內條例,有極高難度,而以ADR形式上市,便可繞過部份嚴苛條例。第二個好處是為股票延長交易時間。以美國上市的紅籌ADR為例,在香港時段完結之後,過數小時便可以繼續在美國交易,有助提高股份流動性。第三,能夠提高ADR股份在北美投資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以恒指成份股為例,便有數隻是在美國以ADR形式上市。因此在美股收市翌日、港股開市之前,投資者會先考慮恒指成份股在美國ADR的收市價,然後才在港股開市之後買賣。
既然恒指服務公司曾經推出恒指倫敦參考指數,為何不推出恒指ADR參考指數?
原來暫時只有幾隻恒指成份股有在美國以ADR形式上市,因為數目不多的關係,不足以編定一個有意義的參考指數,但只要有更多大型股份上市,又在美國以ADR形式買賣,它們又能成為恒指成份股的話,ADR指數的出現,是可以預見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