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在印度北方邦阿格拉三百五十年,把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對愛妃泰姬至死不渝的淒美愛情故事,世世代代相傳。不過,這座愛情陵墓不敵歲月摧殘,隨着附近河床乾涸影響地基,陵墓四周的四支圓柱塔不斷傾斜,有下陷危機。
泰姬陵坐落在阿格拉一個小山丘上,由地下井支撐,附近的亞穆納河的流水保持地下井濕潤,使泰姬陵根基穩固。可是,亞穆納河逐漸乾涸。阿格拉大學前副校長兼歷史學家馬瑟說:「亞穆納河以前河水充足,維持着泰姬陵平衡和吸收地震,現在河床卻已乾涸。」結果,加速了泰姬陵的四支圓柱塔傾斜。
馬瑟說,泰姬陵一支圓柱塔其實於六十多年前已開始傾斜,「一九四○年,英國殖民統治者的調查顯示,一支圓柱塔傾斜十一點四厘米,六五年的另一項調查發現傾斜度達十二厘米」,現在有說傾斜度已達二十一點六厘米。歷史學家納思也說,泰姬陵圓柱塔危險傾斜問題四十年代初已發現,過去多年來不斷傾斜,相信是由亞穆納河乾涸導致。
泰姬陵四支圓柱塔愈來愈斜,馬瑟說必須急救。專家提出,必須填補亞穆納河河床,或興建堤壩,以確保亞穆納河水位維持穩定。當局已展開緊急調查,研究傾斜原因是否真的跟亞穆納河日漸乾涸有關,一周內公布結果。
泰姬陵於一六三二年動工興建,花了二十二年才建成,是沙賈汗為悼念泰姬死去下令打造,沙賈汗情深,泰姬陵就被形容為「臉上一滴淚珠」。泰姬陵屹立在升高的地台,四角分別矗立着一支十二點六米高的圓柱塔,以保持平衡。這些塔建築時故意微微向外傾斜,以防地震時塌向陵墓。
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