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歐元前日一度滑落至1.2535的7月低位,雖然昨日歐洲時間回升至1.24中位水平,但這可能是大戶迫穿1.25關口斬(歐元)淡倉後之回吐,看來再試1.25或以上機會頗大,投資者可不能因美歐息差收窄而對美元有所憧憬。
美元走弱的原因有如三水佬睇走馬燈──陸續有來。美國上周公布8月份的540億(美元,下同)貿赤,乃歷來第2大赤字,密歇根大學及紐約聯儲銀行日前發表令人失望的消費情緒和製造業調查報告都是誘因,工業生產下降,加上周一財政部公布8月份國際資金淨流入美國僅錄得590億,低於7月的630億,當中增持聯邦債券的淨增長只有146億,同時海外投資者在8月份沽出美股數額比買入的大,在美元資產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美元又哪來足夠支持力度?儘管590億的淨流入足以抵銷540億元貿赤所流失美元缺口有餘,可是情況若然持續,將對美滙大大不利。
有人或會問,為何美元僅對歐元下跌而不是全面滑落?其實這點不難理解,亞洲多個國家之貨幣不是直接或間接與美元掛鈎,便是中央銀行或明或暗在市場干預,目的已不必喋喋。
至於商品貨幣,因為息高,早前已吸引不少「息魔」垂青,在預期美利率還會進一步調升的環境下,暫時收手亦屬理智。英鎊勢弱更不難明解,利率似見頂,樓市急降溫(,消費收斂,加上同樣患上美國結構症狀──「雙赤」,又點買得落手?故只有拿最「無所謂」的歐元來開刀者也!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