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工程一做十七年,要到二○○九年才全部完成。這一項工程雖然倍受爭議,但親歷其境,那種壯觀的景象,是很懾人的。
現在遊長江三峽,參觀三峽大壩已成了一個必然的節目。在大壩專用區內,有一個二百八十多米的制高點,形狀像一隻倒扣的四川泡菜壜子,故名壜子嶺。
在壜子嶺上,闢了一個公園,建了一座三峽工程的展覽館。每天一早,旅遊車就在碼頭上等候,把一車車的遊客送去壜子嶺參觀。這些旅遊車都有特別通行證,屬於大壩工程屬下的旅遊公司,獨門生意,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壜子嶺公園建得很漂亮,噴水池躍着水花,綠草地上花團錦簇。唯獨是展覽館裏那一座三峽大壩模型,卻做得粗糙無比,非常業餘。導遊們介紹大壩工程的時候,手裏都拿着一根細長竹棒,啪達啪達地又點又敲,看來再敲打一段日子,那模型也就塌了。
於是走到室外,居高臨下看三峽大壩,群山之上,電塔成群,在霧氣中,如雄偉的守衞,一排排矗立着。順着電塔群往下看去,就是大壩了,橫貫江中,硬是將奔流的長江截出一個高峽平湖來。
水閘一側已在洩洪,上游的江水從閘口汹湧而出,射將出來,聲如轟雷,勢若奔馬,激起的水汽天一般高,若是在晴日,上面一定繞上一條彩虹。
大壩一起,長江上少了許多景點,但大壩本身,又為長江添了一個景點,背後的代價是一千八百億人民幣和二百萬移民,背後當然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作為遊客,嘆為觀止,也就不想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