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吹邊想 - 谷德昭

邊吹邊想 - 谷德昭

幹電影幕後這一行,除了某幾位天賦英才可以一個project接一個project之外,大部份都無可避免地在project與project之間停下來,美其名稱之為放假,實則上是失業。
在未找到投資者或未敲定一個劇本之前,失業期間幹得最多的是吹水,漫無目的、扯東扯西的瞎吹,不一定跟業內人士吹,反正時間多的是,可以重新積極投入sociallife,新知舊雨共冶一堂大吹特吹,正如老友話齋:「失業呀?好呀,約食飯啦!」

吹水之餘便是思考,香港電影工業面臨嚴峻考驗,翻版已不成問題,因為網上非法下載已更方便,翻版都慳番。若然製作的電影找不到一個觀眾必入場看的理由,血本無歸的機會高唱入雲。再者,單是在香港票房成功已不夠,需要在大陸市場也幹出點成績才可以,投資者們很倚賴在大陸市場的回收,但一齣電影怎樣才可以在兩個文化差異那麼大的地方同時報捷呢?想爆頭。喜劇更是首當其衝,港式喜劇在大陸並不十分獲重視,如果勉強遷就,結果往往是連香港也失守。
為甚麼不多拍像《無間道》、《少林足球》、《新警察故事》、《功夫》的電影,講就容易,動輒投資一億幾千萬,搞電影風險那麼大,投資者何不放在炒樓?
香港電影最終必須融入中國電影,但到底是怎樣一個融法,這處境以前從未發生過,惟有學小平同志的名言:「摸着石頭過河」,見步行步;還有,繼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