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倫敦港股成交連年萎縮

理財智慧:倫敦港股成交連年萎縮

大家有沒有發覺,電視在夜間財經新聞時段,已經沒有報道恒生倫敦參考指數呢?原因是恒指服務公司已經沒有再製作及發放有關指數,因為現時倫敦港股成交已經大不如前。雖然仍有多隻股票在英國上市,但是成交卻連年萎縮。

延長交易未必化算
為何以前又會有恒指倫敦參考指數?要理解這問題,先要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
香港股市曾經研究過延長交易時段,因為從實證顯示,延長交易時段的話,成交會相應增加。只不過增加的交易量能否具備成本效益,蓋過新增費用?便是另外一個問題。而香港經過多次研究後,都覺得延長交易時段的得益,未必能蓋過其新增成本,所以暫時不再重提有關計劃。
香港股市是一個完全開放型的股市,很多投資資金並不是來自香港,而因為時差的問題,當歐美股市開市之時,港股已經收市。怎樣才能配合海外投資者的時間,讓他們更容易投資港股?答案是把企業在海外上市。而上市的熱門地點,就是英國倫敦及美國紐約。
英國倫敦及美國紐約均是世界最大股市之一,而且最能配合的是,兩者同屬英語系國家,所在時區又不相同。

從附表可見,香港與倫敦相距8小時,港股收市之後,倫敦股市才開市;而倫敦與美國紐約又相差5小時,倫敦股市差不多過了大半交易時段,美股才開市。如果一隻股票能夠同時在倫敦、紐約及香港上市,就等於變相把交易時段延長至接近24小時不斷交易,既有助增加股票的流動性,亦方便潛在國際投資者買賣有關股份。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