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在本欄建議讀者們需要為自己的資產作個好管家,最近收到不少回應。其中讀者鍾小姐透過電郵表示,目前每月約有10000至15000元可撥作投資之用,作為投資新丁,她想知道目前市場上有些甚麼選擇?由於涉及範圍甚為廣泛,筆者嘗試集中討論一些與股票有關的投資選擇。
近年,不少銀行及金融機構都有提供一些月供儲蓄計劃,讓投資者可每月定期購入股份有限公司或基金單位。由於入場費低,加上運作簡單,故很受散戶歡迎。這種投資計劃多採用坊間流行的「平均購入法」,好處是在大市持續向上時,投資者可以用較低的平均價入市,即使股價出現調整,他們也可以固定的儲蓄金額購入更多的股份單位。當然最重要的是,所購入的股票或基金,必須具有中長線的投資價值,若基本因素出現改變,投資者便要作出相應的部署。
要留意的是,由於這些月供計劃入場費用較低,出現碎股的機會大增,加上涉及的交易費用及手續費往往不菲,對整體的投資效率可能有直接影響。
投資者亦可考慮透過上市基金(ETF)作為入市的途徑,當中的買賣方法及運作,本欄早前已介紹過。由於ETF屬指數追蹤基金一種,投資的最終回報將與掛鈎的指數相若。目前與恒生指數掛鈎的,主要有盈富基金(2800)及恒生上市基金(2833),而與國企指數掛鈎的則有H股上市基金(2828),最低入場費有機會在10000元以下,投資者可根據其對後市看法而作出相應部署。
當然,上周提及的掛鈎投資產品,亦是投資新手的熱門選擇之一。
ELI雖屬衍生投資產品,但其結構相對簡單,風險也較其他衍生產品為低。ELI最大的風險是收取掛鈎股份,故此選股是投資ELI的關鍵之一,股份的優劣,對整個投資可謂舉足輕重。投資新手應以業績穩健及派息理想的公用股或銀行股為首選,即使最終接貨,也可以用折讓價成交,故不妨視之為直接購股的另類選擇。
另外,較穩健的投資者大可考慮一些具保本性質的股票掛鈎票據,在保本之餘,更有機會賺取潛在回報。有別於標準ELI條款,保本票據持有人將不會在到期日收取股份,換言之,他們不用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只要持有至到期日,或出現觸發事件而提早贖回,便可獲發還最初投資金額之全數。正因為投資風險較低,投資期一般較長,除固定回報外,投資總回報將取決於潛在的額外回報。
保本投資產品日新月異,種類繁多。其實這類產品也屬於衍生工具的一種,其運作主要是將本金放在穩健的票據投資上,發行人會將一些預計收取的利息,用來購入一些期權產品,在到期時期權產品即使未能提供額外回報,穩健的票據投資也可達到保本功效。在市面上,這類產品的期權部份大多與一籃子的外國主要股份表現掛鈎,近年部份更開始與本地股票掛鈎,令透明度大增,投資者因而更容易得悉其投資表現。只要市場環境配合,這些期權部份便能發揮槓桿效力,將整體回報大幅提高。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