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前周四曾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據說討論話題包括了人民幣滙價。消息引起了市場對人民幣可能會在短期內升值的揣測,亦成為了美元前周低收的導火線。不過,美元上周初並沒有延續前周低收的弱勢,其後在反彈過後因欠缺買盤跟進才回軟,兌歐元曾跌至8個月新低,但所觸及的1.25美元,並沒有近期的上落框框,這與筆者指滙市暫乏明確方向,美元在11月總統大選前仍毋須過淡,投資者大可在近期波幅內炒賣的看法,可謂不謀而合。
金融市場每天均會有新的消息出現,而基於羊群心態,投資者很容易便會被消息牽着鼻子走──在利好消息出現時看升,在利淡的消息出現時則看跌。譬如美元前周低收的另一原因是美國公布的9月就業數據較預期差劣,成為了投資者爭相拋售美元的藉口。但如果細看當晚的數字,新增非農業職位仍增加了98000份,雖低於預估值的14.8萬,卻不算過於差劣,起碼比起6月和7月已大有起色。對美元的負面打擊應否如許巨大,大家便應該客觀地思考一下,不要人云亦云,人沽你又沽,反而若認為美元已呈超賣(亦即沽過龍)時,便不妨趁低吸納。
人民幣的問題亦是如此。人民幣在壓力下會被迫升值的傳言,在市場內已不止出現過一次,而每次的結果均是令跟風炒人民幣升值的投機客鎩羽而歸,可見人民幣緊釘美元的掛鈎價因事關重大,不可能輕易改變,情況就有如港元與美元掛鈎一樣。故此,大家不妨想一想,若再次出現類似的傳言時,究竟應該如何面對?
若不信人民幣與美元的掛鈎價會改變的話,日圓受此傳言提振而升至109邊緣,正好是趁高沽售的千載難逢機會。當然,每下一個投資決定,必然牽涉風險,問題是,大家若評估過引發沽風或買風因素可演變成為事實的或然率後,應把注碼押在哪一方,豈不了然於胸?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者,要訣在於考慮過值博率後,再量力押注。雖然不可能百發百中,但只要能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成功的機會,必然較只曉得盲目跟風的投資者為大。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