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海外的內地異見人士、中國前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嚴家其認為,趙紫陽一生的兩大政績,一是推動經濟改革,二是在八十年代末期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這一原則。他盛讚正是趙對經濟改革的大膽探索和啟動,使中國經濟得以在上個世紀後期快速發展,成為國家現在「和平崛起的本錢和基礎」。
趙紫陽七十年代末期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時,曾在農村推行「包產到戶」,令農民生產積極性和收入大大提高。後來趙的政績受鄧小平賞識,調升為國務院總理,負責推行經濟改革。令安徽農村經濟起死回生的省委書記萬里,也調任副總理。當時內地有民謠:「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趙紫陽八七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後,把政治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八七年中共十三大他在政治報告上提出「黨政分家」。八九北京爆發學運,趙主張「應在民主和法制的軌道上來解決,在理性和秩序的氣氛中解決」,反對武力鎮壓民運,結果被轟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