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縮窄貧富靠資源再分配

投資縱橫:縮窄貧富靠資源再分配

政府上周拍賣兩幅官地成績理想,有說成交價過高,有人憂慮樓市再出現泡沫,有人要求政府提供3年的勾地表,亦有人要求重新出售居屋。這些憂慮及要求是否合理並不重要,因為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場,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與要求,關鍵的地方是政府應該如何做。
筆者在過去多年,不斷提醒政府要了解自己的責任,上周亦重提過一遍,政府其實只是「社會資源的再分配者」,其責任是透過稅收的途徑,從富人及賺錢能力高的人收入抽取稅款,分配予低收入及貧窮的一群,只要辦好這件工作,便算是個好政府,辦不好,人民的生活都不會好過。
昨天是「國際消滅貧窮日」,這兩天社會上多了貧富懸殊的討論。滅貧是具有高尚情操的理想,但自古至今,貧富懸殊之現象一直存在,社會愈發達,情況愈嚴重,不管大家同意與否,這都是鐵一般又難改變的事實,政府的首要工作,是扶貧及協助貧窮人士脫貧,前者透過社會福利制度,後者則透過提供教育及公平競爭機會。
政府想透過行政手段縮窄貧富懸殊,不但難達目的,更會造成不良的後果。97年以後,特首希望「人人有其屋」,結果是到處負資產,富人財富萎縮,中產失業增加,貧富懸殊的程度在數字上是縮窄了,但市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嗎?「均富」是個良好願望,然幾乎可以肯定,企圖達到這結果的任何手段,其結果都是「均貧」。香港今天的復甦勢頭得來不易,政府與大家都要珍惜,而政府在資源再分配的工作上還得注意一些重點,下次作討論。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