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是國際消滅貧窮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研究指出,本港的貧富懸殊嚴重程度在全球高度發展地區中排第五,低收入家庭達一百一十二萬人,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數最高及最低相差超過二十六倍,又以深水埗、觀塘及元朗區貧窮問題最嚴重。該會指出,貧困兒童缺乏發展空間,容易造成「跨代貧窮」,並促請政府從速制訂措施,解決貧富兩極化。 記者:黎國剛、雷子樂
社聯昨公布本港貧窮情況的研究,並引述去年《聯合國人民發展報告》指出,本港貧窮情況愈趨嚴重,在全球三十個高發展國家及地區中,排行第五,僅次於智利、墨西哥、哥斯達尼加及烏拉圭等。
該會又根據政府○一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分析,發現全港十八區中,貧窮人口比率最高的頭三位分別是深水埗、觀塘及元朗區,各區均有超過五分一人口是低收入人士,人數分別達到八萬四千多人、十二萬四千多人及九萬七千多人。若以全港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計算,最低及最高分別為二千九百多元及八萬元,相差超過二十六倍;貧富懸殊情況較歐、美國家,甚至馬來西亞及內地更嚴重。
針對家庭貧窮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社聯研究發現,在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兒童人數不斷上升,每一百名兒童中,就有二十五人居於低收入家庭,並預料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將會增加,甚至可能出現「跨代貧窮」的問題。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黃洪對「跨代貧窮」表示關注,他說:「中產細路最大嘅開支會放喺教育上,窮小孩冇呢個優勢,長大後好難脫貧。」
黃洪估計,香港赤貧小孩與中產孩子每天的生活開支,最少相差三倍;一個中產家庭的小學生,每月開支最少七、八千元,足夠四人綜援家庭生活一個月使用。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警告,本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及基層勞動市場需求下降問題,社會貧富懸殊、地區貧窮化等問題將愈趨嚴重,最終會影響社會穩定。她建議政府,將滅貧問題列為施政方針,並訂立三個策略目標,包括確保貧困家庭的兒童享有足夠學習機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綜援以外的支援;以及加強培訓及創造就業機會。
另外,民協昨早向衞生福利及食物局請願,要求當局制訂扶貧及滅貧政策,包括成立跨部門委員會制訂政策,以及設定貧窮線。發言人譚國僑表示,跨部門委員會可以讓各政府部門共同討論扶貧政策,而貧窮線較目前以綜援方法釐定貧窮情況更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