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民服用中藥及保健食品成為趨勢,但有內科醫生警告,亂服中藥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甚至致命,一名同時服用數十種「保健食品」的女子就曾在七個月內,五次因急性肝炎入院,最後須換肝保命;一名男子更在服食蜈蚣「以毒攻毒」後死亡。衞生署單在今年至今已接獲四十二宗懷疑使用中藥引起不良反應的呈報個案,較過去四年接獲的四十宗證實個案明顯大幅增加。 記者:陳倩雯、張嘉雯
衞生署表示,今年的呈報個案部份仍在調查中,暫未有證據顯示當中最少兩宗死亡個案是使用中藥引致。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黎青龍指出,單是懷疑服用中藥後引致肝炎或肝衰竭的個案,瑪麗醫院過去半年已接獲約十二宗,包括兩宗死亡及一宗換肝個案。其中一宗死亡個案是一名患有乙型肝炎的四、五十歲中年男子,他一向有服用中藥的習慣,一次在深圳服食蜈蚣「以毒攻毒」,結果兩日後因肝、腎衰竭死亡。
黎青龍指出,除一向沿用的中草藥外,服用中成藥也可能嚴重影響肝功能,但不少市民堅信中藥屬健康產品,而非藥物,因此不斷服用。一名二十多歲女子就曾在七個月內,先後五次因急性肝炎入院,醫生多次追問下,病人都否認有服用任何藥物,至第五次入院才承認自己同時服用數十種「健康產品」,包括藥丸、藥粉及藥茶等,用以減肥及保健。病人後來肝衰竭,須接受親人捐出活肝移植才撿回一命;其母也同時服用多種「健康產品」,同樣出現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但病情較輕微。
而上月一名三十三歲女子因服用減肥中成藥產品「健美素」引致肝衰竭,最後也幸得親人捐肝續命。另一名七十八歲患有高血壓的老婦,服用靈芝一年期間安然無恙,後轉服粉劑靈芝孢子四周後即引起肝中毒,停藥後病情逐漸好轉。黎青龍解釋,靈芝孢子可能在製造成藥丸或膠囊時混入雜質,令其有毒,服食者可能中毒。
該學系副教授袁孟峰解釋,肝中毒病人會四肢乏力、食慾不振及小便轉深色,部份患者在停藥後會自行痊癒,但需時約半年;嚴重者則需換肝。不論病情輕重,康復者日後有較大可能再出現肝衰竭或肝硬化,尤其是乙型肝炎患者。
黎青龍又警告,一些中藥聲稱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改善肝功能,但其實抗氧化作用對肝臟並沒有直接益處,反會損害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臟,殺死肝細胞,嚴重可導致肝衰竭。而目前醫學界仍未發現任何西藥或食物可「補肝」,進食豬肝「以形補形」實屬謬誤,滴酒不沾才是補肝方法。
他又強調,中藥一般含有多種成份,可是大部份沒有清楚列明,也沒有經過有系統的臨床測試證實安全有效,副作用不明,「唔好以為食咗百幾年就冇事,根本有事你都唔知。有啲人食兩、三日就出事,有啲就食好耐先有事,所以唔好以為食四個禮拜都冇事就等於真係冇事。」他們呼籲市民在醫生的指示及跟進下才可服用中藥,切忌自行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