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理 - 李純恩

柏格理 - 李純恩

在貴州的烏蒙山區腹地,生態環境惡劣,泥土薄淺,遍地山石,莊稼很難生長,交通阻隔,是典型的窮山惡水,在那裏生活,既困於生計,也隔於世界。
就在那裏,有個叫「石門坎」的村鎮,居民以苗族為主。「石門坎」雖處於窮山惡水之間,卻在文化教育上有許多創舉。苗族的文字是在那裏創造的;創辦了烏蒙山區第一所苗民小學;培養出歷史上第一個苗族博士;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苗民醫院。
這一切,都因為一位叫柏格理(Rev.SamuelPollard)的英國年青傳教士。柏格理是中華基督教循道會西南教區的牧師,二十二歲時來到中國,那是二十世紀初期。
柏格理是第一個隨着苗人來到石門坎的傳教士,他拜當地苗人為師,學習苗語,並根據苗族服裝的花紋,為從來沒有文字的苗族人,創造了一套文字,由於拼音簡單,容易學習,很快就被苗人掌握運用,這種文字,在英文世界中被稱為「thePollardScript」。
接着,柏格理帶着漢族老師到石門坎開辦學校,並開男女同校先河,實現了他「哪裏有教堂,哪裏就有學校」的理想。在他之後,傳教士們帶來了土豆種子,改善了山區缺乏糧食的情況,第一家烏蒙山區的西醫院也建立了。直到今天,石門坎的教徒們還在用柏格理創造的苗文讀聖經、唱聖詩。
一九一五年,傷寒症襲擊石門坎,柏格理護理山民的時候被傳染,但他堅持把藥品留給苗民,自己殉職。出殯的那一天,上千苗民前來送行,他的墳墓,至今還立在那窮山惡水之間。
近來常聽一些信教不久的朋友侃侃而談要如何對人好,如何發揚救贖精神,我就想起了柏格理的事蹟,那才是真正的典範,實實在在的好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