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時效不一致問題 - 何洋

蘋論:時效不一致問題 - 何洋

本欄早前討論新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得主在宏觀經濟學方面的貢獻,卻未談及評審委員會對他們另一成就的肯定。這就是今天經濟學家稱為「時效不一致問題」(Timeinconsistencyproblem)。
這問題可以用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清楚。大明與小明是父子關係,小明只愛吃喝玩樂,大明卻想兒子明白勤奮的重要。故此大明與鄰居取得協議,讓小明為鄰居修補外牆,完工後小明將獲報酬。
困難是大明不能迫小明去工作,而必須為他提供誘因。要說服小明工作,唯一辦法是容許他用工作所掙得的錢去把頭髮染成金色,大明雖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變為「金毛」,但要兒子一嘗工作滋味的心願卻令小明染髮所帶來的反感變得微不足道。最後讓我們設想完工後鄰居會把費用交給大明。
兩父子間的意向相悖最終如何化解呢?大明對小明作出承諾,工作完成後可將酬金拿去染髮。若小明相信這諾言,結果將會以小明替鄰居工作賺取染髮費用作終。可是事情將不會以這結局告終。
因為小明完工後,酬金在手的大明有誘因不將承諾兌現,原因是他不喜歡小明染髮,結果是大明把錢拿去買書送給小明,而不是將錢給他去染髮。這結果對大明來說是完美的,因小明能一嘗工作滋味外,更能避免他成為「金毛」。問題是小明也是聰明人,他一眼便能看穿爸爸的意圖,故此最終沒替鄰居工作。
這當然非大明所願見,因為在他心中,兒子工作比染髮所帶來的不快更重要。由此推而廣之,凡是有在事前(爸爸在小明還沒工作前)作出的承諾,事後(工作後)沒有誘因兌現的情況出現時,「時效不一致問題」都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