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首次發表手機輻射測試報告,找出使用手機時身體吸收輻射量的水平,結果發現二十五部手機樣本的輻射量遠低於標準的最高限值。消委會認為使用這些手機的風險較低,用戶不用擔心。
在今期《選擇》月刊,消委會公布首次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合作,測試二十五款手機在日常使用時的輻射比吸收率,並以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所定的最高限值2瓦特?千克作比較。比吸收率是反映人體暴露於電磁輻射下,身體吸收輻射量的水平,以瓦特?千克為單位。
在日常使用手機時的普通情況下,二十五部手機樣本的比吸收率由0.11至0.82瓦特?千克;惟當手機在遠離網機站或在郊野使用時,比吸收率稍高,由0.19至0.93瓦特?千克。消委會發現,所有樣本的最高比吸收率都遠低於最高限值,符合標準的嚴謹要求。該會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可以最高比吸收率作參考,或瀏覽電訊管理局網站,查閱手機清單的最高比吸收率。
消委會同時建議手機製造商在產品說明及包裝盒上標示最高比吸收率資料,讓消費者清楚知道產品是否合乎標準。由於目前未有證據顯示手機輻射危害健康,消委會仍建議用戶縮短手機談話時間、使用手機免提裝置及避免在接收欠佳的地方使用手機,以減低吸收手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