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家國》短片,是公民教育委員會資助拍的,十一國慶開始播,越播,似乎越多人反感,廣管局不斷接到投訴,控罪包括:「洗腦」,還有些學者撰文批評,認為配上國歌播放的短片,不知所謂。於是,委員會主席在電台解畫了,說目的是「希望加深巿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及對國家的認識」。
四十五秒的短片,就能「加深」巿民對「國家」的「認識」?播來播去,就只是一連串閃動的畫面,像旅行社拍的旅遊宣傳片,唯一不同的,就只是配了「國歌」而已。這首「國歌」,今天聽來,當然不合時宜,曲調不合時宜,歌詞不合時宜;不僅不合時宜,還聒噪吵耳;我們的運動員跑贏了,跳贏了,金牌到手了,忽然來一段:「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長城……」真滑稽得教人無地自容,讓那些逼迫我們做奴隸的國家,還有他們悠揚的國歌比了下去。
基於瘋狂愛國,我一直渴望能「愛國及歌」,以為多聽,就會多愛,三年前,我的手提電話鈴聲,就下載了這首「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時候」的「國歌」,聽到「國歌」,我就知道要接電話;今年十一國慶,我好忙,因為短片不斷播,我就不斷想到要去接電話。這算不算「洗腦」?當然算,但得天天洗,連洗三年,才有小成,才有這種自然反應。
其實,要「加深巿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倒不如天天播「蕭蔚雲講話」或者「安民講話」,這種「巿民」,最會「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和榜樣;就算「取法乎下」,每一個自由行,每一條黃金周,不都在向我們宣傳,向我們灌輸,該怎麼樣作為,才像一個「中國公民」嗎?
自由行,就是中央派來的大恩人,除了送錢救港救澳,還帶來熱愛祖國、背靠祖國的做人態度;有這麼多活教材,還用你這個特區民教會費神,賣弄這四十五秒鐘熱度的《心繫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