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女媧煉石補天,億年後的今天,本來鑲嵌蒼天的石頭老化了,一一散落凡間,不少掉落西貢黃牛山與水牛山背,給鬼馬行山友好一個吹水話題,可以邊遠足邊替天然奇石起花朵。各位讀者,不妨發揮一下你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為以下介紹的天然奇石命名,看誰的想像力最豐富。
記者:李湘虹
攝影:楊錦文
模特兒:Stephen(StarAsia)
今次尋石之旅前後6小時,沿途沒有休息點補給站,團友必須準備充足糧水才好出發。我們從飛鵝山基維爾童軍營地起步,沿麥理浩徑第四段上山,一路除離起步點不遠的小溪,全程滴水不見,腳下是乾燥的黃泥路,身旁是高高的蘆葦,遠方是連綿的山脈,越過石芽背,甚麼?眼前的就是黃牛山?即時在心中勾勒黃牛線條,勉強說服自己,對了,這應是──黃牛剪影!踏上如萬里長城般的山路,心中不停嘀咕,山上奇石千萬不要像這山般黃牛不似黃牛。
沿途景致甚開揚,沒有風吹草低見黃牛,只有涼風颼颼蘆葦飄揚,個多小時後便碰見第一塊大石,我喚它作「貓巴士」。再過貼近山峯位置,就是石群最集中的地方,山坡上的「狗兔相憎」易找,但要一窺「獅身人面像」等奇岩,便須轉下至石群的另一邊探索,謹記此處沒路可言,須份外小心,量力而為,反正石奇與否皆由心生,蒙太奇一點的鏡花水月更過癮。
翻過黃牛山就是水牛山,事實上兩山只差2米,山峯幾若平衡,不過水牛山沒黃牛山的多怪石,只一塊「小野鴨」。站在山崗,大地在我腳下的征服感油然而生,往後的三分二路程,奇石欠奉,兼是下山路,花1小時到茅坪,大夥兒可以歇一歇。
來到茅坪,會發現草坪旁有一石基,石基所在前身是一所鄉村學校──聯達五鄉公立學校,故該地又名「五聯達」,後來鄉民流徙,學校荒廢,日漸破敗只剩地基,90年代初行山人士便聯手在地基上興建避雨亭,成為今日行山友一處重要休息點。
過茅坪就是昂平,遙望見到狀如巨鐘的大金鐘,昂平是一平原地,好一片風箏與風,我們見到有人玩遙控飛機,再走右方,道上見曾遭爆破的山頭,原來是40年代已開發的馬鞍山鐵礦場,不過因為礦石質量不夠,70年代便停工,然而一眾老礦工仍守在礦工村,至今這條馬鞍山村依然住着許多礦工的後代。
醫肚站
下山終點馬鞍山村有間士多,老闆娘是馬鞍山下村人,住在店旁小屋,入黑關了店也可試試叩門,她未睡也可能會應門的。
合生士多(26305571)
地址:馬鞍山下村
馬鞍橋一號
自己去
去程:彩虹地鐵站乘的士(約$40)上飛鵝山基維爾童軍營地起步。
回程:馬鞍山村乘的士(約$40)返回馬鞍山市中心。
的士電召電話:23982686
跟團去
機構:旅行家(28365878)
日期:10月22日(10月19日截止報名)
集合時間:9:00am彩虹地鐵站恒生銀行
費用:每位$80(包領隊費、旅行家行山證書、單程的士費及保險)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