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何洋文章

  回應何洋文章

本人乃香港教育學院三年級生,現就何洋先生在十月七日的文章作出回應。何先生提出,教院主修英文的學生入學成績分別為C級及D級,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難道因為收生成績不理想,而不培訓英語教師嗎?倘若不辦「英文系」,英語教師將會供不應求,於是便降低師資要求,以滿足中學需求。這究竟是改善英語水平,還是拖垮英語?
此外,何先生亦提出教院在「中學教育學位」和「語文教育學位」的會考成績中位數偏低。但我們細看兩個課程的內容,便不難發現當中因由。「中學教育學位」所提供的學科有「美術」、「體育」、「音樂」、「設計與科技」及「家政」等。教院所選擇的是具上述科目才能的學生,而非只考慮會考成績。再者,上述科目一向被視為「閒科」,不少會考生不願選考。要在上述科目有才能,又經過兩次公開考試的學生,可謂少之有少,收生成績偏低亦是無可奈何。
「語文教育學位」成績偏低亦有迹可尋,試問一個高考中文成績良好的學生,他會選擇教院語文系還是中大中文系?中大歷史悠久,有一定的地位和聲譽,反觀教院仍在起步階段。作為大學的「新丁」,教院如何與其他「老手」競爭?
香港政府在近十年才反省到師資培訓的重要,社會亦一直忽視師資培訓。當教院穩步發展,外界多了些注意時,便遭受猛烈抨擊,甚至質疑其存在價值,這對教院極不公平。社會各界需要明白教院是培訓師資的機構,只有給予支持和認同,師資水平方可提昇;相反,每天的批評和貶抑,對師資和香港教育發展是毫無幫助的。

馬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