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8月份貿赤由7月的505億(美元,下同)擴大至540億,稍低於6月創下的550億歷史紀錄,原因不外出口相對減少和進口增加。前者在美滙續有支持,以及部份工序外判的情況下,實可預見;後者則因為油價持續攀升,進口總額(以美元計)提高和錄得181億破紀錄的中國進口貨品所致,其實也不難理解。
油價認真無「計」,屢創新高是由於需求不斷增加,或屬於政治因素,抑或炒風熾熱推動,甚或天作弄人,倘或「人禍」驅使,相信樣樣都有點吧!面對大部份分析員預期寒冬期間;保暖用油需求上升,美國加熱用燃油及柴油庫存又錄得下跌,加上屢傳甚麼罷工之說,短期油價似乎甚難回落。不過若參照近日銅、鋁、錫等價格大跌,一旦有何消息可以利用,炒家又將可翻雲覆雨,油價破50美元(1桶,下同)便立即有人高喊快見60美元,居心叵測,還是小心為上。
至於中國貨品進口美國創新紀錄,當中有多少是美國企業在中國OEM生產後運回該國出售,並沒有列明,不過數字卻給予製造商、工會甚至民主黨作為攻擊布殊之藉口。儘管布殊政府多次促請中國採取較具彈性的滙率政策,可是滙率問題並不能純以經濟角度來衡量,當中還牽涉整個國家之穩定,中國領導人又怎會貿然輕舉妄動?明乎此,炒人民幣升值之士可能又一次碰到一臉灰。你說經濟過熱有部份因人民幣相對弱而起,可是有行政手段(宏觀調控)抑壓,貨幣供應不也是連續5個月下跌嗎?不如博人民幣加息好過,然則想「財」「息」兼收,似嫌過份貪心矣!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