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昇錢談:英國股市風光特別好

恆昇錢談:英國股市風光特別好

在全球主要股市中,英股一向都不居於主導地位,這個角色傳統上都是由美股扮演,所以才有「華爾街打噴嚏,全球患感冒」的名句。不過,今年形勢卻有別。以英鎊作為計算單位,英國股市於今年頭9個月共錄得5.78%的升幅,美股僅升0.42%,而日本和歐洲大陸分別升了1.43%和2.4%,新興亞洲市場則升了3.10%。投資者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拉丁美洲和澳紐股市的回報高達15.7%和8.44%,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英國股市在第4季先聲奪人,富時100指數於10月1日甫開市已高收1.94%,是多月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令指數重返2002年中以來的新高位。由於股市傳統上在年底例旺,市場策略師對聖誕節前股市的表現自然充滿憧憬。
英國股市的出色表現,有其技術性理由。全球公用股在第3季普遍造好,電力股升幅有11.05%,其他公用股升幅更達11.28%。在工黨大力推行私營化計劃之下,公用股在英國股市所佔比重甚高,英股因而受惠。相反,資訊科技硬件股及軟件股曾分別於第3季下跌了21.19%及7.24%,但英國資訊科技行業規模細小,故能置身事外。

貨幣政策恰當
尚有其他基本因素對股價構成影響。其一是近期英國貨幣供應增長加速,由現金及英鎊存款組成的M4貨幣供應,增長年率便由4月份的7.4%增至8月份的10.1%的6年新高位。
增長率上升,將由內部需求數據得到反映,但數據亦顯示,儘管英倫銀行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5度調高基本利率,現時英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恰如其份。
第2項因素是企業投資增加,為經濟增長帶來支持。雖然企業投資並非國內生產總值的最大組成部份,但其重要性卻不減。家庭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65%,以致不少觀察家都擔心,房屋市場轉弱和消費開支增長放緩,或會打擊整體增長前景。不過相比起企業開支(即固定投資加貨品庫存),消費開支的周期性波動一向較為溫和,自60年代起的數據便顯示,企業開支的波幅是家庭消費的5倍,所以前者雖然僅佔國內生產總值11%,但縱使比重較低,其對整體增長的影響較諸家庭消費卻不遑多讓。

企業開支續增
這項波幅值得重視,因為今年的英國企業開支周期已轉勢向上。上半年的固定投資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是自2001年起以來升幅最急速的1年。7月份資本財貨(capitalgoods)生產和入口數據更顯示,強勢在第3季仍堪維持。
英國工業聯盟(CBI)最新發表的工業趨勢調查令人鼓舞,結果顯示投資意欲逼近6年高位。增長加速,極可能由2項因素造成:首先是企業財政穩健。分析員對利潤預測持續上升,保留盈利更超出資本開支,而非金融類別公司的流動資金比率(現金除以銀行借貸)亦已有所提高;其次是部份企業的產能開始呈現緊絀。據CBI表示,約1/5的製造商都出現產能短缺的問題,是1998年以來最高的比例。由於現時的產出仍較2000年高位低了約4%,上述短缺也許有點出人意表,但若把2000至03年間製造業淨資本存貨下降了3%,跌至1997年以來最低位的因素加入考慮,就不會感到驚訝。

物價仍將上升
上述種種都顯示,2005年的英國經濟,將比不少觀察家所擔心的蓬勃,但物價上漲步伐亦可能加快,顯示當局有必要進一步調高基本利率來遏抑通脹。CBI亦已指出,計劃加價製造商的比例已逼近8年高位。生產物價增長已然加速,不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和汽油的核心指數在8月份按年上升了2.1%,是1996年以來的新高。數字反映原材料成本正節節上升,但亦可以解讀為產能短缺有助製造商擴大邊際利潤。近年核心生產物價往往帶動消費物價上落,而倘若企業能夠重拾定價能力,2005年的消費物價通脹就有可能會加劇。
投資者對通脹和利率的預期看來正在提升,那麼有哪些股份值得追捧呢?防守性增長或會是主題。投資者想狩獵的對象,將會是在未來數年會有穩定盈利增長,以及手頭上有充足現金增派股息以對抗通脹和進行股份回購的公司。
JohnJay
業務發展董事
本文乃作者個人觀點及意見,未必反映恆昇的內部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