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價前晚大跌及美股下挫,拖累亞太區股市下跌,其中本港國企原材料股連跌3日,恒生國企指數曾低見4515.2,收4543.65,跌110.3或2.37%,國企股成交大幅增加86%,至45.31億元。
在工業和礦務相關股份拖累下,亞太區多個主要股市昨日低收,香港、泰國、台灣及日本等股市下跌1%至3%。僅新西蘭、印度及菲律賓股市高收。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亞太指數於亞洲尾市跌0.7%,降至90.14。至於MSCI原材料股分類指數昨更下滑2.7%,是4個月來最大跌幅。
大和證券分析員鄭碧海認為,早前基本金屬創新高只是技術反彈的後抽,相信金屬產品價格在未來一段較長時間將回落,故預期如江西銅業(358)及中國鋁業(2600)股價,今年餘下時間難望再突破全年高位。
承接倫敦跌勢,上海期鋁及期銅價格昨日繼續下跌,12月期鋁跌5.01%,即月期鋁亦跌4.02%,至於12月期銅則跌3%,即月期銅跌3.02%。
受到原材料價格急跌拖累,加上市場對中國即將於下月恢復新股發行,預期大額集資活動逼近,又傳出國資委即將公布「以股抵債」的相關措施,並會以8家企業作試點等不利消息,令深滬A股大幅下跌,上海A股指數更跌破1400關口,收報1398.41,跌3.88%;深圳A股指數更跌5.02%,收355.6。
鄭碧海指出,據國際銅研究小組資料,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中國,7月銅消費量較去年同期大降21%,令全球銅消費下降3.3%,在早前銅精礦價格大幅回落後,中國銅產能及庫存將逐步增加,加上銅產能將由明後年增加,並會超過需求增長,同樣情況亦出現在中國氧化鋁,而航運樽頸亦會在06年完全解決,預期銅鋁價格已見頂,今季甚至明年亦只會持續回落。
不過,丸三證券投資策略部主管上田健(譯音)說,投資者關注中國經濟降溫會打擊採礦業和工業,但當地經濟仍然穩健,相關股份的沽壓應只屬暫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