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大選有宿命的話,那麼連輸三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的喬治布殊,將不能連任成功。因為,自一九六○年首有總統電視辯論以來,只有舌戰贏家能取得最後勝利,入主白宮。
在一九六○年的第一次總統辯論中,共和黨政治老手尼克遜因不習慣當年新興的電子傳媒,在電視鏡前緊張冒汗,跟年輕俊朗、輕鬆自如的民主黨對手甘迺迪形成強烈對比,大選日給黃毛小子打倒了。
之後一屆直播總統辯論到七六年才出現。這次共和黨競選連任的福特嚴重失言,竟指當時已淪為前蘇聯衞星國的波蘭,永遠不受前蘇聯控制,結果輸了大選。
到八○年,民主黨的卡特遇上前影星列根,列根習慣面對鏡頭,在念劇本對白訓練有素下,一句「你們的生活是否比四年前好?」震動選民心靈,最後在大選中大捷。
在九二及九六年,民主黨的克林頓辯才了得加上態度親民,先後贏了常常看手表、表現蔑視辯論的老布殊,以及現出老態的多爾。
至於四年前的上一屆,民主黨的戈爾看不起喬治布殊,結果又輸了。今年喬治布殊在辯論台上的風範、辯才和思路都輸了給克里,他最後若勝選,就是破天荒打破了大選史上的宿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