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國企未到入市時機

英之見:國企未到入市時機

國企欠缺護身符,果然成為開刀主要對象。身邊太多人已經樂極生悲,而且其他金融市場的走勢亦不對勁,維持反覆向下的預測,國企指數跌破4500點,才因應情況檢討策略。
雖然殺出吉林化工(368)的案例,不過第3季度的業績,應該是驚訝多於驚喜。吉林化工未能扭轉整體氣氛的不濟,反映這個A股業績期,未必對國企大勢有利,這亦是筆者短線看淡的另一個理由。不過要重申一點,長線的基調應該未轉,但入市的時機,卻大有等待的空間。國企股一向大上大落,現在投資者的情緒被恐懼佔據,不用心急出擊,等待入市訊號並不遲。從來都是恐慌性拋售,而少見恐慌性買入,走失入貨機會是等閒事,止蝕不到卻是彌天大罪。明白這些道理,便不難心安理得等待時機。
國企股暫時廢了武功,不少二三線仍然各自各精采,雖然筆者以往比較喜歡提供二三線,但整體市場文化改變,對散戶而言,炒賣二三線已變得愈來愈蝕章。主力炒國企或藍籌衍生工具,對於資訊上處於劣勢的散戶,其實更加合適。

二三線股升勢集中
市面上不時仍有二三線明星股的出現,二三線的整體氣氛及估值,比一兩年前是大幅倒退。不少人意識到公司管治的風險甚大,撤退時又遇到流通量不足的困難,興趣大減是理所當然。可是還有不少機構投資者,是以二三線公司為主打,他們不再全面看好,但仍然需要入市的對象,因此才有強者愈強的現象。
二三線升勢集中,與此同時出現的情況,是一些明星研究部門的誕生。基金經理和散戶的最大分別,是入市理由最好有人負責,大行研究報告,是最方便的入市理據。其實不少明星股,公司管治風險一樣高,概念能否成真絕對成疑,可是二三線市值細,多人相信故事,入市行動,便收到點石成金的神效。筆者作為行內人,亦不敢亂追二三線。羊群行動,只要不是最後那頭便仍然有利可圖,可是始終過不了自己一關。股票的價值應是相對,無端端要為股份的熱門身份付出溢價,以筆者不愛蝕章的性格,是相當難接受。
對比以往,二三線現在正規得多,但少了莊家陷阱,並不代表已經公平。散戶資訊上處於劣勢,要命中基金愛股,是相當困難,股價起動或者推介曝光,卻早已大大蝕章。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