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策之道:對沖基金4種方法降風險

Fund策之道:對沖基金4種方法降風險

前數期與各位談過對沖基金如何運用槓桿,究竟對沖基金經理怎樣利用金融市場的工具來降低風險呢?一般而言,他們普遍採用的方法有4種。

首先是直接平倉(closethepositionoutright),即是通過平倉消除頭寸,以降低組合於市場暴露的風險。基金經理採用此法方最為直截了當,同時亦能把箇中的盈虧,全面於帳面內反映。
第2種方法則屬防患未然,先行給予現時的持倉購買保障(buyingprotectionontheposition)。此法的目的是把組合的內在風險盡量轉嫁予第三者,一般是通過使用期貨、期權,掉期和其他金融工具來達到這點。不過要將風險轉移,基金便要付出額外成本,而若果組合於市場暴露的頭寸愈大,其所需的對沖成本便愈高。然而這成本最後能否被組合的收益所抵銷,則要視乎基金經理的風險管理技巧。
第3種方式則是通過相關但不同的頭寸購買保障(buyingprotectiononarelatedbutdifferentposition)。此方法與前述直接對沖的原理不盡相同,主要是透過持有與現時持倉相反方向的金融工具來達致目標。雖然此種套期保值的間接對沖方法成本較低,然而拿揑技巧必須準繩,否則會易招損失。
最後,對沖基金亦可套用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的理論,建立另一個頭寸的資產組合來分散風險。總括來說,除非現時該對沖基金運用的投資策略是在完全欠缺效率(marketinefficiency)的市場中操作,否則很難持續倚賴這些方法獲取高額收益。

市場效率分3類
所謂「市場效率」,乃指新資訊流入市場的速度,以及能否藉此賺取額外回報的機會,一般來說這可分為弱勢、半強勢及強勢三類。對沖基金多會發掘屬於弱勢而又有效率的市場資訊,如股價、交投量、未平倉合約數目及技術分析等指標來圖利。不過這些資訊如果套用於高效率如歐美日等主流市場運作,能成功獲厚利的機會並不容易,因為這些地區的市場資訊流轉的程度既快且廣。
事實上,對沖基金如果要達到以攫取絕對回報為目的,便需要懂得從風險與回報中權衡得失,而基金經理的技能亦可從標準常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中顯示出來。
我們可以在同一種策略的對沖基金組別中,揀選組合最佳者及利用隨機性組成的隨意基金(RandomFund)作出比較,結果發現後者的收益分布與傳統的標準常態分布呈對稱及鐘形發展的走勢。相反,表現最佳的基金,其收益分布會偏向正值方向,即俗稱為寬尾(FatTails),此形態即顯示該對沖基金有較高回報風險比率(Return/RiskRatio),削弱了負向波動效應,令收益分布難以對稱,以致反映基金賺錢增值的月份,於頻率及數量規模上皆超越虧損的月份。
黃敏碩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